赵祯从来就没有想过塞尔柱会拒绝自己的善意,只要你心中是为对方好,那你的善意对方便一定能够感觉到。

且不论大宋与塞尔柱之间会不会出现矛盾和冲突,赵祯都会以塞尔柱为假想敌。

一个人没有危机意识,那他整个人的状态都是松懈的,一个国家若是没有危机意识,那对于这个国家来说也是松懈的。

赵祯时时刻刻的提防着西方文明,他见识过后世的悲惨的一幕,自然在心中小心谨慎,任何一个看过华夏衰落的人,都不会再度重犯这个错误。

至于赵仁,这孩子当真是坚强的,也算是有理想有报复的孩子,在得知自己即将前往一赐乐业人建立起来的王国时,他心中的想法多多少少的暴露在了脸上。

既恐惧又兴奋,还有一丝丝的期待,赵祯没有想过现在就让他独当一面,十来岁的孩子需要一个安定的成长空间。

他不是自己,带着一颗成熟的心抵达了千年之后的大宋,所以赵祯把死骑交给了他,赵祯相信,师橫,蔡石,这两人完全有能力辅佐赵仁,当然还有对西方了解甚深的晏殊。

本来是打算把晏殊留给赵旭的,但国朝之内并没有他的用武之地,这老小子的心已经飞向了西方,根本就不曾在东方的土地上停留。

当然还有一改革闻名的王安石,只不过王安石不是赵祯给赵仁的,而是赵仁自己点将选中了他。

大宋的丝绸之路已经相当稳固,但毕竟是以东方为起点,中间还隔着一个塞尔柱,就像一座桥梁,要想这桥梁稳固,那两边的桥墩便要坚不可摧。

大宋这边的“桥墩”已经如同万斤的铁牛无法撼动,而在西方却缺少一个强大而稳定的支点。

赵祯已经用大宋作为杠杆翘起了整个世界,但西方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这个杠杆的平衡。

当犹太人在十字军动侵略下向大宋俯首称臣的时候,大宋的机会便算是悄然而至,赵祯在此之前无数次的期盼有一个机会到来。

之所以救助亨利四世,最主要的原因是赵祯想要介入到神圣罗马帝国之中,而晏殊给自己送来了一份厚礼,距离罗马最近的奇维塔韦基亚港成为了大宋在西方的飞地。

犹太人也向大宋伸出了“橄榄枝”,大宋在名义上已经是以色列的宗主国,并且大宋的皇帝也就是犹太人的皇帝。

赵祯心中也明白犹太人打的是什么算盘,但这并不能妨碍最为重视礼法的汉家王朝,既然你承认,并且愿意接受大宋的帮助,那大宋就会派兵支援,同时也要宣誓主权。

规模已经达五千人的死骑再加上近万人的南海舰队,赵祯相信任何势力在他们面前都如同土鸡瓦狗,并且赵祯也准备让世界见识一下跨时代的战争形势,让世界为东方文明的强大而颤抖。

东征的十字军人数已达十万人,这与赵祯记忆中的数量如出一辙,只不过这次东征不再是由教皇发起的,而是有曾经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三世所发起的。

即便是亨利三世去世之后,他的命令也没有被推翻,秘而不发的死亡使得所有人都认为亨利三世还活着。

详细的战略,每日的军报都由法兰克尼亚王朝发往十字军中,而格里高利七世根本就不敢对威望如日中天的亨利三世下手。

但谁又知道这个强大的罗马皇帝已经去世,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他身前已经准备的好东西,也不知是幸运还是他未卜先知,居然能在死前准备好了一切。

算算时间,赵祯觉得亨利四世应该已经返回罗马帝国了,很快他和格里高利七世的矛盾也将被点燃。

因为在十字军吞并了拜占庭也就是东罗马帝国之后,罗马帝国的强大已经让这个教皇心中对权利的**更加强烈。

教权与皇权之间的冲突正在继续,最好的例子便是格里高利七世以教皇的名义再度向罗马帝国发出了教皇敕令,招募更多的天主教徒参加到这场圣战之中。

格里高利七世希望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干预这场“伟大的东征”。

在赵祯看来眼下的罗马帝国即将进入最混乱的时期,也是皇权与教权斗争最激烈的时候,一旦亨利四世回到了法兰克尼亚王朝的国都施派尔,权利的游戏也即将上演。

在赵祯看来,亨利四世很可能有别于历史,成为压制格里高利七世的存在,因为这孩子已经在东方学到了许多的政治智慧,以及改革的想法。

熟悉了东方的封建制度后,再看看罗马帝国的封建制度,亨利四世早已决定进行改革。

说来十分可笑,当亨利四世知道大宋的皇帝拥有固定的国都,拥有固定的祭祀之地,且拥有固定的加冕之所后,震惊的表情无以言表。

在之前的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皇帝是要在亚琛加冕的,雷根斯堡是帝国议会所在地,纽伦堡是帝国皇冠存放地,帝国议会候选举行之地,法兰克福是选帝会议举行地。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的局面,原因很简单,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不光是要继承,有时还要涉及到选举………………

与大宋的封建制度相比,现在的罗马帝国制度根本就是混乱无序,且不能看的,这样分散的局面究其原因便是帝国之中诸侯太多。

亨利四世在东方学到了先进智慧,早已看穿了这一切,如同他父亲亨利三世一样,亨利四世说要做的事情不光是要加强皇权,更是要加强中央集权。

眼下的日耳曼人非常强大,他们建立起来的德意志国王也极为强大,所以才会成为罗马人的皇帝。

既然东西罗马已经合二为一,罗马帝国再次出现了文明之中,那亨利四世有什么理由不去加强皇权?

他的父亲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虽然已经去世,但他能够继承父亲的所有东西!

而他拥有一长串的头衔,他不再是小尼克,而是第三位罗马人民的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也是德意志的巴伐利亚公爵海因里希八世!

第两千五百八十九章“圣城”之殇(上)新书《长歌当宋》二十万字求收藏!

宽阔碧蓝的地中海沿岸是古老而苍凉的土地,但在这土地之上却是一座伟大的圣城耶路撒冷。

这里之所以被称为圣城,不光是因为天主教,教以及犹太教在这里都有神圣的遗迹,更为重要的是,这些遗迹对于三教来说都是至关重要,在他们的思想中这里就是圣地,不可动摇的圣地。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耶路撒冷的地位都不会发生改变,这与那些五花八门且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圣地不同。

耶路撒冷经历了三个最为重要的事情,也奠定了三教在这里的地位,约旦河穿过古老的耶路撒冷,如同历史在流淌。

逃出埃及的犹太人在与当地人混战了许久之后,终于在领袖大卫的带领下打下了这座要塞,并将犹太王国定都于此,大卫把犹太教最重要的宝贝约柜运到了这里,并开始了正儿八经的城市建设。

修建圣殿的荣耀最后归到了他的儿子所罗门的头上,而圣殿的兴建也奠定了耶路撒冷在犹太教徒心目中的地位,耶路撒冷的犹太圣殿,哭墙都是犹太人心之所系的地方。

而有一点至今还是一个未解之谜,耶稣是不是利用犹太教创建了基督教?毕竟其中的教义和教条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

甚至连基督教中的圣经有些都是来自犹太教的,比如《旧约》中的许多章节出现在基督教的同时,也出现在了犹太教,当然是先有犹太教后有基督教的,这其中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

甚至连耶稣的出生地都是距离耶路撒冷并不远的伯利恒,耶稣出生在伯利恒,死后葬在耶路撒冷的圣墓大教堂中。

由此可见耶路撒冷在基督教心中的地位,但讽刺的是,欧洲人信仰的基督教创始人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犹太人。

而现在,十字军作为及对教徒却对他们的传教之人的同胞举起了屠刀…………

至于教,这个在中亚扩张极为迅速的宗教却有着别人看不见的包容性,在教的经典圣训中,伟大的穆罕穆德不仅去过耶路撒冷,还在城中遇见了众位先知。

教承认摩西、基督等人都是先知,不过穆罕穆德也是封印先知。

在穆罕默德之后,在四大正统哈里发的率领下开始了波澜壮阔地横扫欧亚非三大洲的历程,并且攻占了耶路撒冷。

虽然无法与大马士革、巴格达和开罗这样的政治军事重镇相媲美,但是耶路撒冷一直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的统治者在这段的上升时期展现出了让今人叹为观止的自信,一直允许犹太人返回耶路撒冷居住和朝拜,要知道在此前的几百年间,基督教徒们却是坚决反对犹太人返回这里的。

所以在赵祯看来,教在包容性和先进性上要远超基督教。

相比教,基督教就是一些几度自私且占有欲强大的宗教,这场所谓的圣战也是如此,其根本目的就不是为了夺回圣地,而是掠夺重要的财富。

作为三教圣地的耶路撒冷如今正在接受战争的洗礼,就如同宗教倾轧时必会经历战争一样,眼下的耶路撒冷成为了冲突和矛盾的所在。

犹太人要捍卫他们的圣地,罗马帝国要征服这片圣地,而塞尔柱人并不打算立刻增援他的盟友。

巨大的投石车甩动着臂膀,石块带着呼啸划过空中重重的砸在耶路撒冷的城墙上,城中的犹太人已经记不清这是十字军的第几次进攻了。

石块被投射到城中,击毁建筑的同时,也变成了犹太人城防的一部分。

战争永远是最残酷的,大量的生命投入到这个血肉磨盘之中,在哀嚎与痛苦中逐渐消失,夜幕降临的时候,十字军也终于停手了。

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得到了短暂的喘息之机,城中的拉比开始带领犹太人坚持礼拜,期待,希望上帝能和他们站在一起,如同当年惩罚埃及人一样惩罚罗马帝国的侵略者。

但耶和华是不会出现在耶路撒冷的,耶路撒冷城已经岌岌可危,坚固的城墙在不断的被巨石轰击之后如同积木一般摇摇欲坠。

虽然十字军放缓了进攻的步伐,但却在利用这个时间聚拢了更多的军队。

站在城墙上就能轻松的看见身披白袍并且绣着十字架的骑兵,无论人马皆是如此,在这白袍之下是防御不俗的锁子甲。

这是十字军的重装骑兵,一旦城门被攻破,他们便会**杀进城中。

激昂的号角声响起,这意味着十字军将会再次发动进攻,并且可能是最后一次进攻,因为耶路撒冷的城墙已经快要撑不下去了。

犹太人绝望了,外面是数万强大的十字军,而城中只有不到十万的军民,其中还包括大量的老弱妇孺。

就人口稀少的他们无法聚集起所有的力量对抗十字军的进攻。

老人站上了城墙,妇人举起了石块,孩子拿起了比他们还要高的武器,几乎所有的犹太人都不打算投降,这是他们的家园,最后的庇佑之地。

犹太人已经没有地方可去了,他们在外流浪多年,过着悲惨的生活,现在他们在宋人的帮助下重获家园,决不能再度放弃,即便是战死也要守护耶路撒冷。

向宋帝国求援的使者已经返回耶路撒冷,也带来了令人兴奋的消息,宋帝国接受了犹太人的请求,并且宣布强大的它是以色列王国的宗主国。

虽然援军没来,但即便如此也让犹太人欣慰,毕竟宋帝国愿意给犹太人提供帮助…………

为了尽量的拖延时间,犹太人向十字军派出了使者,带着大宋皇帝的诏书宣布以色列王国属于宋帝国之下的诸侯,听命于宋帝国皇帝,同时也受到宋帝国的保护。

十字军的进攻逐渐暂停,他们对以色列甚至是塞尔柱帝国都毫无顾忌,但对东方的宋帝国却是倍感忌惮的。

宋帝国的使团在罗马城屠杀教皇卫队的事情已经传遍了整个罗马帝国,区区五百人便消灭了千余人的精锐教皇卫队,这在罗马人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第两千五百九十章“圣城”之殇(下)新书《长歌当宋》二十万字求收藏!

十字军的将领停止了对耶路撒冷的进攻,但他们并不是要撤军,而是在讨论这件事的影响,同时也在辨别以色列王国使者所说的话是真是假。

如果使者说的话是真的,十字军的将领们要判断对耶路撒冷的进攻会不会让东方的宋帝国恼羞成怒。

和东方的武将不同,西方的将领们在帅兵打仗的同时也要精通政治,否则在各方领主,诸侯之间引发的矛盾很有可能让自己的脑袋成为政治牺牲的祭品。

经过漫长的会议,他们得出结论,即便是宋帝国承认以色列的诸侯身份,承认是以色列的宗主国,也无法派兵支援,至于愤怒…………没有什么是利益不能摆平的。

十字军东征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为了财富和一切!作为将领和普通士兵是不一样的,他们知道这场战争的本质是什么。

虽然有着教皇的征召,但军队却由领主,骑士,甚至是农民所组成的。

本质上就是借反对“异教徒”,夺回“圣墓”和“圣城”耶路撒冷等宗教口号加以掩饰的侵略,他们要的是近东地区的土地和财富。

胆小的人如何去做强盗?既然做了强盗难道还担心一个远在天边的王朝吗?需要担心宋帝国的愤怒吗?

教皇陛下也不过是用了一个小小的港口,便平息了宋帝国使团遭受攻击的愤怒,而地中海沿岸的土地多么的富裕,财富多么的惊人?到时大不了再给宋帝国以足够的好处,平息他们的愤怒便是。

至于所谓的诸侯国与宗主国之间的关系,在十字军的将领们看来甚至比不上罗马帝国与其诸侯国之间的关系。

宋帝国的皇帝又不是傻子,显然犹太人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国家才愿意遵宋帝国为宗主国的,他们从本质上来说并不是真的要归附宋帝国的统治啊!

于是十字军的将领们经过一夜的讨论,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攻打耶路撒冷城不会引起宋帝国的愤怒,即便是引起了,也可以用财富去浇灭火焰。

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东西方之间的价值观和礼法的区别,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幻想出大宋想法而已。

这便是汉家常说的自欺欺人。

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十字军再次吹奏起隆隆的号角声,巨大的投石车挥舞着“臂膀”唤醒了连连苦战疲惫到了极点的犹太人。

这样的战争强度不得不说是极大的,无论是对犹太人还是对以“圣战”名义前来的十字军将士都是一样的。

随着巨石被投出的呼啸声,牧师出现在了营地之中开始了他的讲道,士兵们已经集结完毕,认真的聆听着这些来自罗马教廷的虔诚牧师宣讲教义,以及这次东征的意义。

很快,在这些将士的眼中,犹太人变成了一个个亵渎上帝的异教徒,一个个杀人不眨眼的魔鬼。

宣讲完之后,牧师便带着这群战士开始宣誓,并受予每个将士十字架的仪式,这是在任命他们成为教会的将士。

十字军的将领对这一举动很不满,他们是听从罗马帝国皇帝号召前来的,同时这些士兵也是属于自己的士兵,属于领主的士兵!

教会的这一举动看似是在给予十字军战士以勇气和信仰,可也是在便向的收拢人心,把士兵都变成教会的士兵!

可惜大战在前,这时候没有必要自己发生矛盾,虽然耶路撒冷城已经岌岌可危,但苦战是在所难免的,这些该死的犹太人这次是绝不会后退的,因为他们退无可退!

随着号角的再次被吹响,短促而刺耳的声音让所有的十字军进入了战备状态,接下来他们要开始攻城了…………

耶路撒冷城是由巨大的石块堆砌而成,但建筑风格却不似亚细亚的风格,而是带有了东方特色。

当初犹太人建国以色列的时候,大宋不光派遣了商人,同时还派遣了一些匠人和武官,他们教授犹太人该如何防御,如何去修建一道完美的城墙。

经过千年的战争洗礼,汉人对于战场上攻防这一套非常有心得。

马面墙,女墙,甬道,藏兵洞应有尽有,城墙上的滚石檑木,热油铅水等等也是一个不缺,甚至还有专门对付云梯而设计的撑杆。

若非有这些东西,犹太人也不一定能够撑到现在。

无论是犹太人还是十字军,他们都清楚一点,今天对于这场圣城争夺战相当的重要,如果今天还能撑过去,十字军的战意将会受到严重打击,毕竟他们已经围攻这座城池达半个月之久了。

六七万人的十字军每日的消耗都是惊人的,每天还伴随着大量的死亡,攻城与守城一方的战损完全不成正比。

即便是拥有厉害的投石车,也需要用人命去夺取城池啊!

而相比之下,耶路撒冷城却是物资充足,完全有能力继续消耗下去,犹太人清楚,他们多坚持以一天,胜利的希望便越大。

城门是重中之重,战场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撞车,车架是结实的木头,上面铺盖了厚厚的皮革,热油,铅水,滚石,檑木,都无法对撞车造成致命的伤害。

只有一些倒霉鬼被从缝隙中流淌下的热油浇透,传出一阵阵的肉香………………

巨大撞锤被拉起,宛若上满弦的弓箭,随着一阵呼喝,巨大的撞锤带着呼啸声以及撞车的吱呀声狠狠地撞在了圣城的城门上。

咚…………

巨大的轰鸣响起,堵在门后死死抵住城门的犹太人被活生生的震飞,在落地之前就已经死去,倒在地上的他们七窍流血,如同一个破布娃娃。

不光是一座城门,圣城的所有城门都遭到了这种攻城“怪兽”的攻击,而每一个城门是这般的惨烈。

时间在慢慢推移,太阳从初升的辉光变成了高悬的烈阳,城门也在酷热的阳光下一个个被击破。

犹太人陷入绝望之中,十万人的城池敲响了巨大的丧钟,这钟声是在着急所有的犹太人投入到这场保家卫国的战争中,对侵略者造成更多伤害的巷战。

这些战争经验犹太人并没有,但来自大宋的武官却早早就传授过他们,并且严肃的对犹太人说过,一旦进入到巷战,那就必须全民皆兵,任何人都部不能胆怯,当然,伤亡也会非常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