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医生,化验结果来了。”护士站外,玛依拉快步走来,手里拿着一叠检验单。

李明正在和阿依古丽讨论古丽娜的病情。

天刚蒙蒙亮,他们就来到医院查房。

自从三天前收治了这个来自帕米尔高原的小患者,两人一直在为手术方案做准备。

“肺动脉压力有所下降,”阿依古丽指着化验单说,“降压治疗效果还不错。”

“心功能指标也在改善。”李明点点头,“可以和马主任商量具体手术时间了。”

就在这时,阿布都·卡德尔院长和马主任一起走来。

“正要找你们,”院长说,“刚才县医院来电话,说那边又发现两例疑似先心病的孩子,家长想知道能不能转院。”

“又是塔什库尔干?”阿依古丽问。

“对,”马主任说,“一个是牧区的,一个在县城。听说症状和古丽娜很像。”

李明皱起眉头。

这已经是半个月内发现的第三批先心病患儿了。

上周光是塔什库尔干一个县,就确诊了三例。

“马主任,”阿依古丽突然说,“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主动出击?与其等他们来医院,不如我们过去筛查。”

马主任眼睛一亮:“这个想法不错。可是塔什库尔干那边条件艰苦,设备也不全……”

“可以带便携式超声仪去,”李明接过话题,“先进行初步筛查。如果发现疑似病例,再安排到医院做详细检查。”

阿布都·卡德尔院长一直在听他们讨论。

此时他开口说:“这事我考虑过。前两天和卫健委沟通,他们也有这个想法。准备在偏远山区开展一个儿童先心病筛查救治项目。”

“太好了!”阿依古丽说,“我们可以……”

话没说完,监护仪的报警声突然响起。

古丽娜的房间传来护士的呼喊:“李医生!血氧又降了!”

所有人快步冲进病房。

女孩面色发绀,呼吸急促,监护仪显示血氧饱和度只有82%。

“快!准备吸氧!”李明一边调整氧气流量,一边观察心电监护。

阿依古丽迅速给病人检查:“右心衰竭加重了,需要加强利尿。”

抢救持续了半小时,古丽娜的情况才逐渐平稳。

站在病床前,李明和阿依古丽都意识到,手术不能再拖了。

“明天安排手术。”马主任当即决定,“今天做术前准备。”

送走主任后,阿依古丽去找艾尔肯交代术前注意事项。

李明则开始整理病历,准备制定详细手术计划。

中午时分,阿曼大夫拄着拐杖来查房。

老人看了看古丽娜的情况,又仔细询问了高原上类似病例的情况。

“这种病在高原地区比较多见,”阿曼大夫说,“我年轻时在塔什库尔干工作过,经常遇到。问题是发现得太晚,很多孩子都耽误了。”

“所以我们想组织筛查,”阿依古丽说,“但高原条件艰苦,不知道……”

“去!必须去!”阿曼大夫斩钉截铁地说,“我给你们开些防治高原反应的药。再艰苦也比孩子们等死强。”

下午,医院召开了紧急会议。

阿布都·卡德尔院长宣布了筛查项目的初步方案:组建专门医疗队,分批进驻偏远山区,为适龄儿童进行先心病筛查。

“第一站就去塔什库尔干,”院长说,“先从问题最突出的地方开始。李明、阿依古丽,你们负责具体实施方案。”

会后,两人开始着手准备。需要考虑的问题太多:便携式诊断设备、必要药品、交通工具、翻译人员……

“别忘了准备供氧设备,”阿依古丽提醒道,“塔什库尔干海拔太高,我们自己也需要防范高原反应。”

“还要考虑天气因素,”李明说,“这个季节山区时常有暴雨。”

正说着,护士站传来呼叫:“李医生,古丽娜的父亲找你们。”

病房里,艾尔肯握着女儿的手,神情忧虑:“大夫,听说你们要去我们那里?路太难走了,你们……”

“放心吧,”阿依古丽用维语回答,“再难的路我们也要去。不能让更多的孩子遭罪了。”

艾尔肯眼圈红了:“真的太感谢你们了……”

“别说这些,”李明打断他,“明天就是手术了,你要帮古丽娜保持好心情。”

晚上整理资料时,李明发现阿依古丽正在查看塔什库尔干的地图。

“在找什么?”他问。

“计算行程,”阿依古丽指着地图上蜿蜒的山路,“从县城到最偏远的牧区,有些地方只能靠马或驴。我在想,是不是要联系当地牧民帮忙。”

李明看着地图,那些曲折的山路像一条条褶皱的纹路,蔓延向帕米尔高原深处。

在那片广袤的雪域里,不知还有多少孩子正在等待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