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台成功的手术像一阵春风,在医院里悄然传开。

李明发现,同事们看他的眼神都变了,多了几分认可和赞许。

就连一向严厉的外科主任,也在晨会上公开表扬了他和阿依古丽的配合。

“年轻人有干劲是好事。”主任拍着他的肩膀说,“你们这台手术,证明了援疆医生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技术。”

这句话像一粒种子,在李明心里生根发芽。

他开始仔细观察医院的日常运转,发现了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每天下班后,他都会在办公室里记录自己的想法,有时一写就是大半夜。

“又加班?”这天傍晚,阿依古丽推门进来,手里端着两杯咖啡。

窗外的夕阳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映在办公室的地板上。

“嗯。”李明接过咖啡,目光依然停留在电脑屏幕上,“我在整理一个提案。”

“什么提案?”阿依古丽在他旁边坐下,随手拿起桌上的笔记本翻看。

“关于改进医院工作流程的。”李明转过身来,眼睛里闪着兴奋的光芒,“你看,比如急诊科和各个专科之间的衔接,还有预约系统的优化,再加上一些新的诊疗方案……”

阿依古丽仔细听着,时不时点头。

突然,她抬起头:“你准备什么时候提交给院长?”

“明天。”李明的声音里带着坚定,“我已经准备好了。”

阿依古丽的表情变得有些复杂:“李明,你了解阿布都院长吗?”

“怎么了?”

她轻轻叹了口气:“他是个很传统的人,对医院现有的制度有着自己的坚持。”

“但是改变是必要的。”李明说,“就像那台手术,如果我们不尝试新的方法……”

“我知道。”阿依古丽打断他,“我只是想说,也许需要一个更合适的时机。”

李明摇摇头:“医疗改革不能等。每耽误一天,就可能影响到更多病人。”

阿依古丽看着他坚定的侧脸,欲言又止。

最后,她只是轻声说:“那么,祝你好运。”

第二天一早,李明站在院长办公室门前,深吸一口气。

晨光从走廊尽头的窗户斜斜地照进来,给他的白大褂染上一层金边。

“请进。”里面传来阿布都·卡德尔低沉的声音。

推开门的一刹那,李明感觉空气都凝固了。

阿布都·卡德尔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面,正在翻看文件。

他没有抬头,只是用手势示意李明坐下。

“院长,这是我写的一份提案。”李明将文件夹放在桌上,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期待,“是关于改进医院工作流程的建议。”

阿布都·卡德尔这才抬起头,目光如鹰隼般锐利:“哦?说来听听。”

李明开始详细介绍自己的想法。

他说得很认真,时不时翻开准备好的资料。

但随着介绍的深入,他发现院长的眉头越皱越深。

“所以,”等李明说完,阿布都·卡德尔慢慢摘下眼镜,“你的意思是,我们现在的制度都有问题?”

“不,不是这个意思。”李明连忙解释,“我只是觉得有改进的空间……”

“李医生。”院长打断他,声音冷了下来,“你来喀什多久了?”

“三个月零十二天。”

“三个月。”阿布都·卡德尔重复道,语气中带着一丝讽刺,“三个月的时间,就想改变一个运转了几十年的医院?”

李明感觉有些窒息:“院长,我不是要全盘否定现有制度,而是想在此基础上……”

“够了。”院长站起身,走到窗前,“李医生,你很年轻,有干劲是好事。但是,你要明白,每个地方都有其特殊性。你在上海学到的东西,不一定适合喀什。”

“可是……”

“没有可是。”阿布都·卡德尔转过身,眼神严厉,“这件事到此为止。你还是专心做好本职工作吧。”

李明站在原地,感觉所有的热情都被浇了个透心凉。

他机械地向院长道谢,然后转身离开办公室。

走廊里依然阳光明媚,但他却感觉不到一丝温暖。

不知不觉间,他的脚步把他带到了医院的后花园。

这里种着几棵老榆树,树荫下有一张长椅,是他常坐的地方。

“我就知道你会在这里。”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阿依古丽端着两杯奶茶走过来,在他身边坐下。

“你都知道了?”李明苦笑。

“嗯。”她递给他一杯奶茶,“整个医院都传遍了。”

李明沉默地喝了一口奶茶,熟悉的香甜味道让他的心情稍微好了一些:“我是不是太天真了?”

“不。”阿依古丽认真地说,“你只是太着急了。你知道吗,在维吾尔语里有句谚语:骆驼走得慢,但不会错过绿洲。”

李明转头看她:“这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有些事情需要耐心。”她微笑着解释,“就像这片土地,它教会了我们的先辈如何在沙漠中生存。不是靠蛮力,而是靠智慧和坚持。”

“但是……”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阿依古丽轻轻拍了拍他的手,“改变是必要的,但方式很重要。你记得我们第一次给阿布都叔叔看病时的情形吗?”

李明点点头。

“那时候,我们也是一步一步来的,对吗?先赢得他的信任,然后才能帮助他。”她的眼睛亮晶晶的,“医院也是一样,需要循序渐进。”

李明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你总是这么善解人意。”

“这可不是善解人意。”阿依古丽佯装生气,“我只是不想看到我最好的搭档被打击到。再说了,你的那些想法确实很好,只是需要换个方式实现。”

“怎么换?”

“比如,我们可以先从小处着手。”她眼睛一亮,“就从我们科室开始,一点一点地改进,用事实说话。”

李明若有所思:“就像当初教我维语一样?”

“对。”阿依古丽笑了,“慢慢来,但要坚持。这样的改变才是最持久的。”

远处传来清真寺的祷告声,悠扬而深远。

李明望着天边的晚霞,突然觉得心里亮堂了许多。

“谢谢你,阿依古丽。”他轻声说。

“谢什么。”她站起身,“走吧,带你去吃烤包子。听说新开了一家店,味道特别好。”

“这是在安慰我?”

“不。”阿依古丽眨眨眼,“这是在给你补充能量。改变需要力气,不是吗?”

李明跟着她站起来,看着她在暮色中的背影。

她总是这样,在他最失落的时候出现,用最温柔的方式给予他力量。

“对了。”走出几步,阿依古丽突然回头,“明天开始,我们就从急诊预检分诊制度改起。你不是说这个最容易见效吗?”

李明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她的用意。

这个女孩,永远知道如何让他重新振作起来。

“好。”他笑着说,“明天开始。”

傍晚的风轻轻吹过,带来远处的烤包子香。

在这片土地上,改变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用心浇灌的种子。

而现在,种子已经播下,就让时间见证它的生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