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许多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都是听别人转述而来,听了许多遍熟到不能再熟,闭目能诵。忽然有一日偶尔翻查到本源的时候,却往往会发现原始记载与想象中的故事却不太一样。

比如“我见犹怜,何况老奴”这故事。民间流传的版本里,都会忽略掉时代背景和人物身份,只保留一些基本特质和结构:从前有一个大官,娶了一个漂亮的小妾。大官的夫人听说以后大为愤怒,要去收拾那个小狐狸精。没想到一见到她之后,夫人就感慨说这小姑娘长的真好看,我看了都不忍心,何况那个老东西。以至于“我见犹怜”从此成了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惹人喜爱的一句成语。后世无数文章随笔心灵鸡汤,都拿这件事反复品味,感慨夫人妒心之下,不忘审美,实在是古今第一个美学家云云。

今天如厕的时候拿了本〈世说新语〉,偶尔翻到贤媛篇里的一篇,方知道原来这个故事竟然是源自桓温(真是后知后觉,我少读书……)。细细一读,却发现和想象中的故事还真不大相同。

首先这个小妾不是寻常小妾,而是成汉末代国主李势的妹妹(一说是女儿,不过我觉得“妹妹”听起来更萌,秉承史学界自由心证的学术规范,姑从此说)。桓温灭蜀的时候,李势出降,这个妹妹估计也是顺便献上去的。于是这段姻缘就有了政治意味,显然是有安抚降人之意,免得蜀中大乱。桓温志存高远,处心积虑,娶了李特妹子这件事远非“中年大叔娶妾偷腥”这么简单。民间流传的版本里,却过滤成一个充满道德意味的传统开头,于是政治性消失了,剩下的只是单纯的夫妻桃色纠葛。

这位夫人当真是凶悍的紧,桓温好歹是征西大将军,李势好歹是前皇帝现任归义侯。可她全不放在眼里,带着手下提着西瓜刀直扑这位李姑娘的寓所。民间故事中,李姑娘在这时候跪地求饶,泪光盈盈,夫人一见她楚楚可怜,审美之心大起,立刻心软了——这也是整个故事的核心。而在真实的故事里,细节上却略有不同。李姑娘美则美矣,却不是靠脸活下来的。她是个高人,不曾跪拜,只是从容回答:“国破家亡,无心以至今日;若能见杀,实犹生之年。”当真是不卑不亢,字字平静而哀痛之极。夫人听到她这么说,大受感动,扶起身来说:“阿姊见汝,不能不怜”。

可见桓夫人之怜,并非是可怜她的漂亮,而是可怜她的身事,整件事与审美没什么直接关系。后世一直觉得恒夫人的反应“绝妙”,恐怕是会错夫人之意了。那不是对美学的鉴赏,实在只是同情心旺盛而已啊。刘义庆把这故事归为“贤媛篇”内,可见也是为了表彰恒夫人这种识大体、明事理、有仁德的德行——在古人眼里,对美色的赞赏从来就是一件危险的事,仁慈才是应有的美德。一个“贤媛”应该怀着大度怜悯之心去宽恕亡国之女,而不是因为太漂亮才放过她。

虞通之写的《妒记》里也提到这个故事,只不过这个人别有用心,先用三四句话描摹李姑娘的容貌,对于她那一番话却只用一句“辞甚凄惋”略过,后面重彩特写恒夫人所言“我见汝亦怜,何况老奴!”。显而易见,虞通之既然都把这部书的名字都起做《妒记》,在剪裁史料上自然就得八卦一点,这样才能突出主题,吸引眼球嘛。或者正是这种剪裁才导致了后世之人对这段故事的误读。

有意思的是,在这个故事发生前一百多年,还是在四川,发生过一件很类似的事。不过那个故事中没有女人,而是一群男人;故事也不感人,因为那几乎可以当作一个笑话。

其中有一个主角,叫做诸葛亮,另外一个主角叫做谯周。

刘禅刚登基的时候,川中百废待兴。于是诸葛亮就任命谯周为劝学从事,掌管教化之职。谯周接下这个职务以后,去拜访诸葛亮汇报一下工作计划,可惜他笨嘴拙舌,让周围的人讪笑不已。等他离开以后,有司看不下去了,跟诸葛亮请示说那些笑的人太失礼了,要不要治个罪?没想到一贯严肃的诸葛亮却回答:“我自己都忍不住,何况那些人,算了罢……”(原文:孤尚不能忍,何况左右)与恒夫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陈寿在三国志里说他这位老师“无造次辩论之才”,显然是想替他遮丑文饰。你想,能把诸葛亮在办公室逗乐,这辩论之才得“无”到什么程度啊……

读史至此,不禁掩卷长叹:“诸葛亮啊诸葛亮,想不到你这浓眉大眼的,居然也叛变革命了。”

(PS:最近有个老头拿这个说事儿,说诸葛亮自称孤,是想做皇帝。可见他读书不细。“孤”那时候还不算是皇帝专用,只要封了侯、开了府,都可以自称为孤。比如袁绍说“孤欲令诸儿各据一州也”的时候,不过一个太尉;孙权说“足下不死,孤不安”的时候,不过一个车骑将军。诸葛亮贵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开府署事,称孤算得了什么。当然,还有更有说服力的证据。当初袁绍、韩馥想撺掇刘虞当皇帝,刘虞大怒道:“孤受国恩……天下扰乱,未能竭命以除国耻,……而乃妄造逆谋,欲涂污忠臣邪!”可见自称“孤”和想当皇帝非但没关系,简直是对立的。还有个更极端的例子:公孙渊试图联络孙权叛变的时候,曹魏专门出了份告示给当地老百姓,说“逆贼孙权遭遇乱阶,因其先人劫略州郡,遂成群凶,自擅江表,含垢藏疾。冀其可化,故割地王权,使南面称孤,位以上将……”曹魏一直把东吴和蜀汉当成是叛乱团体,而不是一个正式国家,使用的都是类似于“台湾地区领导人”这种称谓。试想如果“称孤”就是当皇帝,曹魏的公告岂不是等于自抽耳光承认有两个中国了么?天下哪有“使”别人当皇帝,还给人家皇帝“位以上将”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