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七章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张仲文意识到情况不妙,忙道:“皇上,国库里虽然有了点银子,但是也不能发给这些泥腿子啊!”
“何况一个月一人二钱银子,实在是太多了!”
秦昊望着张仲文:“朕问你,国库里的银子,是哪来的?”
张仲文支支吾吾了许久,才说道:“那些银子,大部分是皇上抄家抄来的,还有西域诸国,以及契丹的割地赔款!”
秦昊没好气道:“你说的不错!这些银子,往小了说,都是朕赚的银子!”
“朕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管你屁事?”
“往大了说,这些银子,皆是民脂民膏,都是百姓们交的赋税!”
“现在,朕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有什么不对?”
秦昊一句话,就把张仲文说的哑口无言。
不过,张仲文不是口才不行!
他主要是理亏!
皇上废除劳役,雇佣劳工来修建学塾,普及教育。
这本来就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百姓们一个个双眼放光,激动的要命。
如果张仲文一定要跳出来,硬着头皮反对。
就算皇上不追究他的责任。
愤怒的老百姓也会将他生吞活剥!
“哎...”
张仲文叹息一声,只能闭上嘴。
秦昊大手一挥,吩咐道:“诸葛云,立刻登记名册,让大家报名!”
诸葛云立刻命人从公主府中搬出几张桌椅,开始报名登记。
出乎预料的是。
佃户之中,意动者不少。
可是真到报名的时候,他们却是纷纷后退。
大部分人都是在后面观望,真正来报名的人,寥寥无几。
张仲文见状,脸上露出笑容,得意洋洋道:“皇上,您虽然开出二钱银子的天价。可是,百姓们似乎不太感兴趣啊!”
“他们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宁愿种地,也不愿服劳役!”
“皇上,我看还是算了吧!”
“您若是一意孤行,难免自取其辱...”
诸葛云也很奇怪,眉头紧皱,挠着头。
不对啊!
一个月二钱银子,真的不少了!
去修建学塾,又不是去修长城,挖运河,更不是服兵役,根本没有生命危险,工作也相对轻松。
为什么老百姓都不感兴趣呢?
难道,真的如张仲文所说。
南楚的老百姓都是一根筋。
他们宁愿种地,也不愿意当劳工?
诸葛云来到秦昊身旁,低声道:“皇上,情况有些不妙啊!不知道为什么,百姓们都不愿意报名当劳工。”
“难道,百姓们是怕被门阀报复?”
秦昊微微一笑,道:“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佃户们失去了土地,一无所有,连造反都不怕,怎么可能怕门阀?”
“若是朕猜得不错...”
秦昊眸光一闪,俯身在诸葛云耳畔低声吩咐了几句。
诸葛云眼神一亮:“皇上,这真的能行吗?”
秦昊胸有成竹,道:“一定能行!你尽管去办!”
诸葛云领命,转身离去。
片刻之后。
诸葛云快步走回来,身后跟着几个壮汉,手中抬着几个巨大的木箱!
砰!
巨大的木箱重重放在地上,发出一声闷响。
“箱子里是什么东西?这么重?”
百姓们纷纷投去目光,脸上布满好奇之色。
当着众人的面,诸葛云直接将箱子打开!
唰!
一道夺目宝光从里面绽放出来,晃的人头晕!
“银子!”
“白花花的银子!”
有人惊呼出声。
不错!
木箱中装满了银锭!
码放的整整齐齐,都是成色极佳的官银!
咕嘟...
百姓们忍不住吞咽口水。
不少人长这么大,从未见过这么多银子!
同时。
他们心中很是好奇。
皇上命诸葛云搬来这么多银子,是什么意思?
难道,只是为了让大家眼馋的?
张仲文也是一脸狐疑,不解的看着秦昊。
他实在想不明白,皇上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咳!”
“大家静一静!”
诸葛云轻咳一声,等到全场肃静,方才开口道:“皇上知道,大家心中有顾忌!”
“你们去服劳役,家里的妻儿老小怎么办?谁来照顾?”
一句话,直接说到百姓们的心坎里。
他们不是不相信皇上!
更不是不愿意赚这一个月二钱的银子!
毕竟,二钱银子,对于一无所有的佃户来说,是一笔足以拿性命去搏的巨款!
何况,这次修建学塾,听起来也没什么危险。
问题是。
他们就这么拍拍屁股走人,跟着朝廷去修建学塾。
至少也要三个月时间才能回来吧?
他们一走,家里的妻儿老小就要断粮!
三个月回来,说不定全家人都已经饿死了!
人都死了,要银子还有什么用?
这二钱银子,有命赚,没命花啊!
诸葛云见到佃户们纷纷点头,便知道皇上又猜中了!
“果然是这样!”
诸葛云朗声道:“皇上有命!只要报名,登记在册,就可以预支一个月的工钱!”
“二钱银子,足够你们的妻儿老小几个月吃穿用度,在家里等你们回来!”
大夏的贫富差距极大。
门阀挥金如土,全家上下,一天就要花费上千两银子。
普通的老百姓,一家七八口人,一个月至少要一两银子。
佃户是社会的最底层,生活品质极差,只求填饱肚子。
他们全家人,一年到头,也花不了一两银子。
二钱银子,确实够他们的家人三个月内,至少不会饿肚子。
秦昊提前支付工钱,这个举措,确实是打消了佃户们的后顾之忧!
“皇恩浩**!我活了大半辈子,从未听说过提前支付工钱的!”
“二钱银子,足够我家人用了!我愿意当劳工!”
“三个月,就是六钱银子,足够我娶个老婆了!我也去!”
佃户们十分踊跃,你争我抢,纷纷报名。
一时间。
场面极其踊跃!
报过名的人,还真的从诸葛云那里领到了二钱银子。
白花花的银子,谁不眼馋?
不光是佃户。
就连一些有土地的农民,心中盘算了一番,觉得种地还不如当劳工划算,纷纷报名。
甚至,一些门阀子弟,也十分眼红:“妈的,一个月二钱银子,比我赚的银子都多!若不是怕阀主怪罪下来,我也去当劳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