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苏进之所以被扶正,也是因为黄琼通过此事,发现原本那个逮谁咬谁的,认为谁有问题,就不惜一切代价弹劾谁,不拉下马誓不罢休的苏进。如今真正的成熟起来,可以担当大事了。黄琼将苏进从郑州府任上调回京城,放在御史台原本就是要发挥他,骨子里面改变不了的嫉恶如仇的性子,协助自己整顿吏治的。从三品右副都御使开始,便一直在磨炼他和考验他。
从右副都御使,晋左副都御使。三年前升右都御史,到如今全面执掌御史台,都是黄琼对他这些年的变化满意的结果。原本,黄琼就是打算在这个家伙,达到自己期待后,将御史台交给他。在此事上,说服那些官员时的有礼有节,也没有跟随大流去胡搅蛮缠。对于苏进的表现,终于彻底放心的黄琼,将御史台交给了他。不过晋阶一品,是黄琼原本早就计划好的。
将御史台地位和权责都加强,加强对于官员的监督与管理。御史台也不在是协助中书省三位相爷,对官员进行督察,并与刑部和大理寺共同督察司法。而是直接对皇帝负责,对官员实施督察、弹劾百官。权责也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原本的十三道监察御史,权利得到了加强。就是河工和盐道,按照黄琼明确要求,御史台也要与诸路一样,下派四品监察御史尽兴督察。
甚至黄琼给十三道监察御史,以及河工、盐道监察御史,以司法权利。发现有贪腐的官员,只要有明确的证据,可以先行锁拿。至于担负监察地方官员的分守道,由原本的按察使派出,一律改为御史台派出。除了原本的职权之外,最大的权责便是督察辖区的府州县三级官员。将地方刑名,改为地方官员进行判罚,但对案件进行审核与符合,却要由所属道台负责。
死刑与流刑,只能有所属分守道道台复核,才能上报大理寺会审。所属监察道不附笔,大理寺与刑部,一律不得受理。御史台所派出的官员,一律只向御史台,确切说向皇帝负责。从而形成了,从上至下的多层次督察体系。不过,黄琼不仅对那些监察御史挑选极其严格,而且在制度上也是要求严格。一旦发现其贪腐或是渎职,不仅要罪加一等,而且遇赦不赦。
黄琼授予了这些御史极大的权利,但要求与监督也更加的严格。若是知法犯法,更是处于重罚。而且这一条铁律,不仅写进了《大齐律》,而且由黄琼亲笔写成条幅,雕刻成石碑,竖立在御史台衙门的院子里面。面对这一个日渐庞大,等级森严、权柄日重的体系,需要一个得力的人来掌握。苏进做过一任知府,也做过路的按察使,又调到御史台历练了这么多年。
只要达到黄琼的期待,苏进是黄琼心中最适合的选择人。虽说知府做的中规中矩,只是按照自己给他设定的路线按部就班,倒是没有做的太出彩。与他那位同知相比,相差不止一筹。可在按察使,以及调任御史台之后,却是表现很出色。但在他并未完全成熟之前,黄琼还是不能放心。直到这件事后,黄琼才感觉到苏进总算达到了黄琼的期待。所以才有了这次晋阶。
不过,此事的风波到此也就算过去了。很多心中依旧不服气的官员,也只能在背后骂一句,苏进如今也变成了小人之外,已经是无可奈何。不过,当初也正是预料到,这些官员会跳脚反对,所以黄琼才在陈瑶的后事上多少有些低调。不仅自己强压下心中的苦涩,没有亲自送陈瑶进入地宫。就连追封陈瑶为后的圣旨,都是陈瑶的棺椁已经运到陵寝后,才昭告天下的。
对于某些做事不行,做人也不行,可充当搅屎棍的本事,却是一流的所谓清流,便是一向态度强硬的黄琼,有时候也不得不让步。没有最后送陈瑶最后一程,成了黄琼心中最大的遗憾。好在,自己百年之后,也会下去陪着陈瑶,才让他的心情好过一些。在陈瑶终于入土之后,黄琼的皇陵工程也陆续的全面展开。而对于这件事,黄琼自然也不会再去过于的关注。
而让黄琼有些头疼的是,被自己派到西域的那位主,虽说做到的整体上还算是不错,也算是勉强掌握住了局势。但原本三年过来接家眷的约定,却并未真正的做到。三年之期到了,只是上了一道折子,希望那个约定在延迟两年。而对于他含糊其辞的违约,段琳也忍不住充满了怀疑。虽说段琳的想法,与这个时代的女性多少有些格格不入,将某些事情分得很清楚。
即贪婪黄琼的雄健,也享受着那位主带来的温柔。而对于丈夫违约,就算再贪婪与黄琼之间的床笫之事,可也不代表着她会放弃另外一个人。在请示黄琼同意了之后,将孩子暂时寄养在刀美萍这里。自己则缠着黄琼整整半个月,才带着黄琼拨给他的,从段家还会武的族人之中,精心挑选的十个人作为护卫,以及二十个侍卫,外加三百护军赶往了西域一探究竟。
段琳的总算离开,让黄琼倒是松了一口气。无他,这个女人缠磨的性子,让黄琼多少有些受不了。不仅如此,在那种事情上还要提防这个女人的算计,换了谁都不会再认为做那个事情,是一种逾越的享受。虽说段琳的放浪,尤其是与刀美萍一起侍寝时,放开的程度便是黄琼都瞠目结舌,让黄琼也很是享受、但问题是,这个女人手段防不胜防,也让黄琼很是头疼。
如今段琳总算想得开,去西域看住那个家伙,倒是让黄琼有种解脱的感觉。便段琳离去前,死缠烂打的那半个月,也让他不在那么排斥。段琳离去之后,黄琼还特地将张巧儿、赵秀几女,找到宫中狂欢了一次以示庆祝。在得知黄琼如此高兴的原因,张巧儿几个也很是无语。倒不是她们怪黄琼对待段琳无情,这三年多次一起服侍的她们,也知道段琳不是一个简单人。
而且当初黄琼与她在一起,也从来不是黄琼主动的。便是在其后的日子里面,虽说被迫接受了她,但从来都没有主动过。与自己几个人相比,黄琼与她之间向来都是她主动的一个。段琳的离去,对于黄琼来说反倒是一个解脱。她们的无语,只是因为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位杀伐果断的主,被一个女人弄得束手无策,外加如此的头疼。甚至有些时候,还要躲着她。
而如今后宫中,很是有种春风得意的黄琼,在政务上更加放开手脚。用了几年,小步快走的推进了变革,如今也逐步取得了不小成效。而这几年,老天爷也很开脸,虽说全天下不都是风调雨顺,可至少没有大的旱涝。尤其两河的河务没有太大纰漏。让黄琼可以将精力,都放在政务上面。有条不紊推行的各种变革,没有被人以什么上天警示一类的借口找茬。
但即便是这几年,老天爷一直都很给面子,但黄琼依旧没有太过于放松。在政务变革收效,岁入日益充盈,有了余钱可以做其他的事情后,黄琼基本上每年都要拨出大笔的钱帛,用到两河以及运河上。而且黄琼一改之前历代,只注重堵,而不注重疏的治河理念。不仅在淮河河口,人口修建了十余条入海河口。沿着黄河中下游沿线,运河沿线开掘了不少的人工湖泊。
并将原有历代,黄河决口造成的湖泊,水面尽可能的扩大。还命人,在黄河历代夺淮入淮处,沿着缓淮河平行修建了一条新河道。自己身为帝王至尊,每年秋汛来临之前,都要御驾亲巡河务。在黄琼苦心经营之下,黄琼继位的第十一年,也就是黄琼继位改元为崇德的第十年,一场百年罕见的黄河大水,虽然冲垮了河堤,并浩浩****的南下,几乎便再一次夺淮。
但破堤而出的黄河水,却是沿着数条中下游新增加的新河道而出,而未造成大的泛滥。沿途,拓宽加深的数处湖泊,也起到了对洪水的分流作用。等洪水到了淮水,已经没有多少的水量。而新增加的水量,也通过新河道顺势入海,并未引起淮河大灾。这一场百年难遇的大洪水,虽说也造成了一场洪涝灾害。但涉及的州府县,还不及历朝历代黄河夺淮的三成。
虽说也有数万民众受灾,但与历朝历代一场黄河大水下来,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百姓流离失所,成为饿殍。两河中下游,几万里的土地汪洋一片相比,受灾几乎可以说忽略不计。在加上事后朝廷赈灾及时,这场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非但没有起到任何的波澜,反倒是成了黄琼记功的一座丰碑。黄琼这种治河方式,虽说因为占用了不少的耕地,而引起了一些非议。
但一场大水下来,将那些非议冲的烟消云散。黄琼留下的治水法,更成了治河的经典法宝。原本饱受黄河水患的两淮,成了长江以南有名的鱼米之乡。尤其是黄琼苦心推动之下,棉花的种植,以及初步形成的棉纺工艺,以及是遍地开花。因为棉花的推广种植,普通百姓也获得了一种极其廉价的御寒用品。在也不用大冬天,因为买不起昂贵的裘皮,或是茧绒御寒。
穷苦的百姓,要么只能使用廉价,但御寒能力极差的纸衣,以及柳絮塞入衣物作为冬衣御寒。同时在范家的大力投入之下,各种棉布以及棉布制品,也逐步开始流通起来。棉布制成的衣物,虽说不如丝绸穿的舒服,可问题是因为棉花产量更大,所以价格也更为便宜。
棉花与棉布,再也不是只有权贵,用来当做稀奇之物或是用来观赏,或是用来作为奢华之物。虽说为了推行棉花,以及棉花制成的棉衣,黄琼可谓是投入了大量的本钱,整整用了五年才逐步实现。而这其中,棉花种植之所以能推开,还是靠着黄琼下圣旨强行推行,才达成一定种植的面积。直到种植棉花的收益超过高粱,百姓才开始主动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