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名年轻的官员整齐地坐在大堂上,有的是同进士出身,有的是太学毕业,他们大多是这几年被调到海外经略,都至少坐了两年的冷板凳。

海外经略府就像一个废纸篓,吏部便将这些没有背景后台、出身贫寒的年轻候补官员们塞了过来,短短两年便来了数十人之多,这两年大部分官员没有任何事情可做,在他们快要绝望之时,范宁上任了。

十五人中有五名八品官,十名九品官,年纪都在二十三四,充满了活力和干劲。

“各位,想必你们也有所耳闻,琉球府将扩县之事,威胁琉球府安全的土著人已经被彻底歼灭,扩县没有任何障碍,根据朝廷的最新决定,朝廷将从陕西路和河北西路迁徙两万户百姓赴琉球安置,那么除了现在的澎湖县和琉球县外,我们需要再建五座县城,其中琉球岛上四座,小琉球岛的主岛,也就是琉璃岛建一座,每座县需要县令一人,县丞和县尉各一人,正好就是你们十五人。”

范宁说到这,每个人都开始有点坐立不安起来,目光中透出深深的期待和惊喜,他们心中都是一个念头,终于熬出头了。

虽然是出任海外的县官,但总比坐在经略使府无所事事、蹉跎岁月要好的多。

范宁笑道:“出任海外县官很辛苦,付出也很大,至少要一个任期后才有机会转为京官,希望大家要有心理准备,如果不愿去海外任职,现在可以提出来,我会退回吏部,另谋高就。”

十五个人都没有说话,开玩笑呢!退回吏部,这辈子就完了,现在就算不愿去也得去,何况大家都愿意去海外任实职。

范宁见没有反对,便笑道:“下面我念名单,然后去找公孙玄策和张博,他们会给大家辅导,如何筹备建立新县,另外泉州苏知府和市舶司李提举也会帮助大家,他们是鲲州第二批官员,苏知府曾参与筹建汉县,并出任汉县县丞,李提举筹建晋县,并出任第一任晋县知县,经验都很丰富,他们会过来和大家交流。”

说完,范宁拿名册高声念道:“夏雨,琉中县县令,张文华,琉南县县令……”

接下来的时间里范宁格外忙碌,将各种堆积起来的政务都一一妥善处理。

时间又过去了近一个月,筹备已就绪,出海南下的日子终于要来临了。

这天上午,范宁在带着几名随从来到港口,泉州港的码头主要分布在晋江出海口的两侧,一共有十座码头,其中第九号和第十号码头是范氏商行的私人码头。

这还是范宁第一次来视察范氏商行的码头,明仁有些埋怨道:“父亲整天摆弄那些破石头,不肯来帮忙,你干脆就是一个甩手掌柜,你别忘了,范氏商行你还有三成的份子,你别什么事情都不管,让我们兄弟整天累得像牛马似的。”

范宁笑道:“我不是把明轩找来了吗?帮你们减轻负担,纺织工坊那边给他一成的份子,让他也心甘情愿累得像牛马一样。”

“这个不用你提醒,我们心里有数,明轩是自家兄弟,纺织工坊那边,我们会给他一成份子,但我们还是要人啊!”

范宁想了想道:“朱老爷子不是也有一成的份子吗?让他也出点力,派人过来管理。”

明礼叹了口气,“他也很帮忙了,再说他自己在泉州也开了商行,由孙子朱霖管理,他没有精力再帮我们了。”

“朱家的商行做什么?”范宁问道。

“做瓷器和茶饼,波斯那边对茶需求很大,他们的茶主要是销往那边。”

“那朱家有船队吗?”范宁又继续问道。

“暂时没有!”

“那就简单了,把朱氏商行和范氏商行合并,朱家负责宋朝内部物资采购,范家负责外销,你们就负责海外,采购物资的事情就不用你们操心了。”

明仁和明礼同时摇头,“这个方案我们考虑过,但是不妥,这是范家的产业,我们兄弟三人每人三成份子,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其实还有一成份子,我们想给三叔和四叔,结果被朱家拿走了,说实话,这件事我们已经很后悔了,若再要朱家掺和进来,很多事情我们就没法做决定了。”

范宁也知道他们兄弟二人有很强的主见,自己也不好把意见强加给他们,他想了想又道:“那你们就把四叔找来坐镇商行,朱家那一成份子我给老爷子说,他会退还的,那成份子对他没有意义。”

两兄弟大喜,如果朱元丰肯把那成份子退回来,那就太好了,给三叔和四叔各半成,这个家族大商行就撑起来了。

不过让四叔过来可以吗?兄弟二人对四叔范铜钟的成见很深,当年那家伙可是个好吃懒做的混蛋,两人疑惑地望着范宁。

范宁摇摇头道:“虽然我也不太了解他的情况,但现在他的酒楼已经从最初的一座变成三座了,这就说明他不败家,还是在努力创业,他从未找我借过钱,也没有向二叔和三叔伸手,他向你们借过钱吗?”

明仁和明礼都摇了摇头,范宁笑道:“这在他年轻时候是不可想象的,说明他本质很好,年轻时只是不懂事,现在才明白事理,若没有外面的本钱支持,靠自己积攒本钱开酒楼,真的很不容易,从一座酒楼扩大成三座酒楼,可以想象其中的艰辛,他现在有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要养活,压力很大,我们就帮他一次,让他泉州做商行大掌柜,负责对内。”

明仁和明礼商量片刻,最终点了点头,“如果他真的明白事理了,那由他来坐镇商行,当然最好,然后我们还在德化买了两座窑口和一座茶场,这些可以交给明轩打理,四叔就负责商行调度货物。”

见两人都同意四叔来泉州,范宁便道:“我会写一封给四叔,请他来泉州,明礼就跑一趟吴县,亲自请他来。”

“那四叔的酒楼怎么办?”

明仁瞪了明礼一眼,“不要什么事情都依靠阿宁,这种小事,我们处理不好吗?”

范宁笑道:“这还真不是小事,若处理不好,四叔不一定肯来,这样吧!酒楼可以交给木渎酒楼的顾大管事,由三叔一起照看。”

兄弟三人走上了船队的主船,也是他们最大的海船,这是一艘三万石的大船,最远去西非的木兰皮国,载重折合两千吨左右,看起来极为庞大,就像一座大山停泊在码头上。

“这就是我们最大的船,也目前大宋最大的远海商船,叫做木兰舟,载重三万石。”

范宁拍了拍船舷问道:“这艘船能运载多少人?”

“这艘船要五百名船员,四百名桨手,一百名其他船员,还要五百名弓手随船,还可以跟随客商五百人左右,里面至少要存放一年的粮食,船上可以养猪、酿酒,还有一个小集市,光随船的妓女就有三十人。”

“造一艘这样大船需要多少钱?”

“这的大商船,工艺很繁琐,外壳用松木,再用桐油浸制一年……”

范宁瞪了一眼不着调的明礼道:“我不是问你怎么造船,我是问它要多少钱才能买到?”

明礼挠挠头道:“有两种,一种是十六帆,一种是十二帆,我们这是十六帆的,当时我们花了五千贯钱,十二帆四千贯钱就够了。”

“这个价格应该不算贵吧!”

明仁咧嘴一笑,“木料都是我们从鲲州运来的红松,又是明礼老丈人的船场,只收了人工钱,当然不贵,若是市价,这艘船至少一万贯,十二帆的八千贯,这还只是船只的价格,更重要是买得起,不一定养得起。”

“那你们上百艘万石海船需要多少船员?”

“不是每艘船都要划桨,去波斯湾那边必须要用桨船,但去南洋可以利用季风,就不用桨手,但一年只能走两趟,就像去鲲州一样,八十名水手就够了,我们目前只有十五艘桨船,一旦去波斯湾甚至更遥远的木兰皮国,不仅要五百名桨手,还要有五百名弓手,那边海盗太猖獗。”

范宁想了想道:“有海外客商订这种大船吗?”

明仁摇摇头,“万石以上海船基本不外卖,倒不是朝廷不准,主要能造万石海船的船场不多,大宋内部都忙不过来,哪里顾得上海外客商,反正到目前为止,我没见过海外商人拥有万石货船。”

范宁沉思良久道:“这次我去吕宋,需要五十艘桨船,泉州能筹集到吗?”

明礼想想道:“五十艘没有,三十艘应该可以,我们有十五艘,我老丈人有五艘,各大商行再凑十艘,你几时出海,我们帮你打听一下。”

“三天后出海,实在没有三十艘,二十艘也可以。”

“那就没有问题了,二十艘肯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