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点醒的杨婷立马就有了底气。

 她一拍案桌愤然起身道:

 “此乃军事机密,原是知者越少越安全。”

 “是以本校尉才一直严守口风。”

 “但事到如今,只怕不说也不行了。”

 ……

 于是“叭啦叭啦”解释一通。

 从李牧说到王柏,再讲降书、信物,最后还有探子在邯郸传回的消息。

 当然,许昌活着回到邯郸那段就略过。

 这一番言语只听得那些二五百主是一愣一愣的。

 他们原以为这杨婷不过是靠将军上位毫无作战及指挥经验的黄毛丫头。

 哪想到居然能设下如此高明的离间计。

 更重要的是……居然还成功在望!

 这可是能除掉李牧这个心腹大患的离间计啊。

 多少年来秦军一次次出征都是败在李牧手里,便是那被誉为秦国第一骁将的王翦也不例外。

 可是现在,这心腹大患却有可能被杨婷除掉。

 被一个甚至可以说没上过战场没打过仗的黄毛丫头除掉!

 这……

 一众二五百主不由面面相觑。

 这时沈兵又加了把火:

 “先不说离间计是否能成。”

 “若是撤军便能撤回河内?”

 “那李牧用兵出神入化,他又怎会不防我等撤军?”

 “他若是一路让骑兵骚扰,再沿途布下埋伏……”

 “我等只怕还没撤回河内便已全军覆没了。”

 这其实才是沈兵真正担心的。

 有句话叫进军容易撤军难。

 进军的时是全军鼓足士气往前冲。

 撤军则是所有人都知道这场仗败了,全都无心恋战只想逃命。

 于是这一路在北地骑兵手里就会像切瓜砍菜般的容易。

 所以,秦军其实已经失去了撤军的机会。

 此时最重要的,应该是稳定军心。

 就像沈兵现在做的,稳住这些二五百主能撑多久就撑多久。

 沈兵不再寄希望于那离间计。

 这不仅是因为知道许昌活着回邯郸,更因为直到现在还没有离间计成功的半点风声……

 若是离间计成功,此时的李牧应该被收了兵权而赵军士气应该受打击才对。

 但是现在,赵军却攻得一波比一波猛。

 这似乎已经说明了问题。

 一名二五百主问了声:

 “若是这离间计不成呢?”

 “我等便要在此等死?”

 杨婷将目光投往沈兵,这不是她能回答的问题。

 沈兵拱了拱手,回答:

 “当然不会在此等死。”

 “我等已派出快马向王翦将军求援。”

 “赵军主力及李牧都在进攻我方,邯郸必定兵力空虚。”

 “若王翦将军能挥师南下……”

 “那赵王还能不将兵力调回邯郸?”

 “是以,我等只需在长城多守几日,形势必会逆转。”

 这话说得连杨婷和张眩都愣住了。

 尤其是杨婷,她可没派出什么快马向王翦求援。

 但这话自是不会说出口,只能一脸坚定的附言:

 “正是如此!”

 “王翦将军在几日前就收到了本校尉的书信。”

 “若不出意外,上地兵此时已距邯郸不远矣!”

 二五百主们眼神交换后互相微微点头。

 这说得合情合理。

 秦军原本就分两面夹攻赵军,为的就是让赵军南、北两头难以兼顾。

 所以,当李牧及赵军主力追着杨端和打时王翦就应猛攻邯郸。

 若南面能守住,过些时日形势当然会有所好转。

 听完这些,那些二五百主的气焰就短了半截。

 如果说之前他们还可以借口以秦军为重主张撤军。

 那么现在,再提撤军便是以下犯上企图畏战逃跑了。

 这罪名可不轻,甚至还会祸及家族,这可不是他们能担当得起的。

 于是一众二五百主马上变得恭谨起来。

 “我等不知校尉如此安排,请校尉恕罪!”

 “如此我等便再无异议,谨遵校尉之令固守长城!”

 杨婷摆出一副怒容斥责道:

 “你等只需依令行事便可。”

 “其它物事无需操心,本校尉自有分寸!”

 众二五百主齐声应“诺”。

 待二五百主要离开时,杨婷又叫住了他们:

 “此计不可向外透露半句!”

 “否则必严惩不贷!”

 众二五百主哪里还敢说什么,又应了声“诺”便灰溜溜的退了出去。

 这时杨婷才松了一口气,同时感激的朝沈兵点了点头。

 “今趟幸好有你解围,否则我就要被逼撤军。”

 “只是……”

 说着就叹了一口气。

 杨婷有些自责,她以为这沈兵及其它人是留下来陪她一起等死的。

 她不知道的是,沈兵说的那些话虽是为了糊弄一众二五百主。

 但实际上是半真半假……

 沈兵分析来分析去,觉得唯一的生路还真是北面的王翦大军。

 毕竟王翦也不是吃素的,他知道该怎么做。

 所以,他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守得久一些。

 沈兵没想到的是,他这是错有错着。

 此时赵军的形势并不像他们想的那样也不像表面看起来那样。

 沈兵的离间计其实是成功了。

 许昌并未告诉赵王真相。

 只因他转念一想:

 “兵败卧牛山这责任可不小啊。”

 “那可是数万兵士,在卧牛山被活活烧死。”

 “在此赵国正兵力奇缺之时论罪,便是妥妥的死罪。”

 “我脑子进水了才认罪啊!”

 “如果顺水推舟给李牧一口黑锅……”

 “妙,妙不可言!”

 于是许昌在赵王面前痛苦流涕、泣不成声:

 “大王,微臣有罪!”

 “微臣原本于磁县死攻长城,眼看便要获胜。”

 “哪料那李牧一纸命令便将微臣调往卧牛山……”

 “说什么据险而守,结果却让秦军烧了城寨,王柏也降了秦军!”

 ……

 许昌的厉害之处,就是他一字都没说李牧、王柏通敌。

 甚至他说的还都是实话。

 但这些实话连在一起,却能让人很自然的想到是李牧、王柏有意为之,于是许昌才会战败。

 完了许昌再将李牧的命令送呈上去。

 赵王看了之后勃然大怒。

 这还了得?

 再加上北地骑兵送来的书信和信物,那便是人证物证俱在。

 于是一道命令立马就派赵葱去换下李牧。

 李牧是何许人也,在这时刻又哪里甘心把指挥权交出去。

 “你等不是说我通敌吗?”

 “那便等我把长城打下来,杀他个尸横遍野!”

 “看你等还如何说我通敌?!”

 于是不仅没有放松反而命令赵军加紧攻城。

 沈兵等人面对的就是这些加紧攻城的赵军。

 此时他若选择撤军,那就真要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