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王柏便被说动。

 这一回就不再是有条件依旧打算杀身成仁的降,而是心服口服彻彻底底的降。

 因为他很清楚赵国已时日无多,若想要保存部下及其家人就不得不降了秦国。

 沈兵敢拍胸脯保证这绝对是个正确的选择。

 因为他知道赵国在不久之后就会被灭。

 沈兵不知道的是,王柏愿意投降不仅仅只是看到了这些利害关系。

 王柏写下亲笔信派出部下去召回两支作战的骑兵后,就问杨婷:

 “那公士何许人也?”

 “竟有如此胆识?”

 杨婷初时还不知道王柏说的是谁,毕竟秦军内公士太多了。

 但转念一想马上就明白了。

 “你说的可是适才与你交谈的那名公士?”

 “他姓沈名兵,砲师操士。”

 王柏感叹的摇了摇头:

 “秦军确是藏龙卧虎之地。”

 “寻常一名操士便能将天下事分析得此透彻。”

 “并且智计百出让人叹服。”

 “秦又岂有不强之理?”

 “赵又岂能幸免?”

 杨婷闻言不由愕然。

 感情这王柏还是被沈兵给吓住的。

 不过这似乎合情合理。

 此时如果是一名大夫或者爵位稍高些的说客,分析上这一番道理或许就不甚稀奇了。

 事实上这番话不管出自谁人之口都值得稀奇。

 因为它的的确确就是一个可用之计,甚至可能杀死赵国名将李牧。

 而这计策却是出自一名公士一名砲师操士之口,这反差就太大了。

 正如王柏所想。

 若秦军随便一名小兵就有这水平,三言两语就说出一条杀李牧之计,这赵国还怎么保?

 于是王柏心灰意冷看不到坚持下去的希望和意义。

 出于保存性命角度考虑,当然就是越早降了越好。

 杨婷听着王柏的话心下就暗自偷笑。

 这公士可不是寻常一个小兵。

 自己长这么大也不过碰到一个。

 若是这王柏知道依旧是这公士改良了投石机并献策火攻城寨……

 也就是说王柏实际便是败在他手里。

 不知道他会有何感想?

 等等,王柏夸沈兵为何自己会沾沾自喜?

 这是沈兵的功劳与自己有何干系?

 自己难道不应该嗤之以鼻再说几句奇技**巧吗?

 杨婷有些懵了,魂不守舍的回到帅营,暗自瞄了一眼正候在那的沈兵。

 沈兵哪会察觉到这复杂的小眼神,焦急的问:

 “如何?”

 “那王柏降了吧!”

 杨婷点了点头:

 “降了!”

 “他已发出密信召回骑军。”

 “若不出意外,两支骑军也会一同降了我大秦!”

 沈兵立时便喜形于色。

 但一看杨婷面有异色,这表情又僵在脸上。

 杨婷“哼”了一声。

 “我来问你,你有应对李牧之策为何不早说?”

 “这王柏又哪是李牧能比的?”

 “你却要在王柏面前提起?”

 “现今王柏已知晓此事,又如何能让我等离间李牧?”

 “若是偷报了赵国……”

 沈兵不由松了一口气。

 “我还道是什么大事。”

 “校尉有所不知。”

 “这计策不过是说说罢了,真要用上却不见有用。”

 杨婷不解的问:“此话怎么讲?”

 沈兵回答:

 “此时秦军大军压境。”

 “那李牧便是有心作反,也该等到打退秦军再反。”

 “否则不等他上位秦军便已兵临城下了。”

 “赵王若有心对付李牧也同样如此。”

 “大敌当前又岂会杀己方主帅自毁长城?”

 杨婷微微点头:

 “算你说的有理。”

 “可即便是这样也不能将此计轻易说出。”

 “若是我军此次无功而返不就可以依计实施了?”

 也难怪杨婷会纠结着此计不放。

 先不说这在历史上是真实施过而且还成功了。

 就算不成功那也不过就是损失些收买奸臣的财物。

 财物对于秦国来说那还能算财物?

 先送出去然后灭了赵国再抢回来呗。

 所以这就是一本万利的生意。

 还没等沈兵来得急回答,一名浑身是伤的探子闯进帅营气喘吁吁的报道:

 “校尉,我军主力已被赵军团团围住。”

 “补给无法送到将军手中。”

 “将军昨晚遭敌军袭营身负箭伤。”

 “命校尉组织援兵前往增援。”

 杨婷惊得拿在手中的令箭都差点掉到地上。

 她深知如果不是十万火急,杨端和是不可能让原本就兵力不足的长城守兵前往增援的。

 因为这援兵很有可能羊入虎口有去无回。

 更适合的,应该是杨端和将主力撤至长城依托天险防守。

 这样与李牧才有一战之力。

 杨端和也是这么打算的。

 然而……

 虽然从长城距离邯郸不过八十余里。

 杨端和且战且走只需两日便可与杨婷会师。

 但偏偏就退不回来。

 原来李牧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一路采用游骑骚扰。

 这使杨端和在撤往长城的路上举步维艰,无法分清赵军虚实。

 原以为赵军只是小队骚扰,赵军却突然发起进攻。

 原以为赵军要强攻,却突然人影都不见半个。

 秦军损兵折将后好不容易撤至距长城三十里处,却不想李牧领着北地兵夜袭。

 李牧这次夜袭同样也是声东击西。

 杨端和以为赵军进攻的是营帐,于是带兵奋力反击。

 不想李牧亲自率领着一支千人队佯装成秦军,轻松的拿下了其后的马头山。

 这马头山可居高临下的用投石机及弓弩控制山下的交通要道。

 而后李牧又将兵力沿山两侧展开。

 于是硬生生的就切断了长城与杨端和的联系。

 杨婷想了想,就下令道:

 “马上召集全军。”

 “前往马头山增援将军!”

 沈兵一听这还行。

 她杨婷父女情深赶去送死也就罢了,还要把我这小兵也搭进去。

 于是赶忙阻止道:

 “校尉!”

 “那李牧定会料到我等前去增援。”

 “此去必是凶多吉少……”

 话还没说完就被杨婷怼了回来:

 “那又能如何?”

 “难道放任将军不救?”

 “何况他便是有准备又能如何?”

 “我军和主力分南、北夹击马头山!”

 “我倒想看看那李牧有何本事抵挡?”

 沈兵额头落下几道黑线……

 真可谓“初生牛犊不畏虎”。

 特么的那可是李牧!

 又岂是一个简单的两面夹击便能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