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昌平君那回来后沈兵就去向蒙武报告。

 不过当然不只是报告。

 沈兵简要的说了下昌平君的情况……当然是捡好的说,然后就向蒙武请示道:

 “将军,大梁军装备不齐战力不强,属下以为这后方城池应交与大梁军驻守。”

 蒙武听了这话是舒坦无比。

 原因是他领着十万秦军沿汴河东岸打,一路虽是辛苦却战果寥寥。

 而沈兵所领的大梁军却在前夜一役大败楚军伤敌三万余,且大梁军自身伤亡不过千余人。

 这伤亡比便是一向自负的秦军都十分难得。

 这一度让蒙武十分郁闷,其实不只是蒙武,便是秦军兵士颇为不快。

 而此时沈兵却主动承认大梁军军力不济自愿守城,蒙武心下自然十分受用。

 于是蒙武想也不想就应了下来:

 “此言有理。”

 “不过,副将要防大梁军……”

 蒙武话虽没说完,但沈兵却听明白了。

 蒙武这是信不过大梁军,担心大梁军会在后方作乱。

 沈兵赶忙回答:

 “将军放心,这大梁军是魏国降兵,陈城已是楚国城池。”

 “大梁军若是作乱亦不得楚国百姓支持。”

 “何况陈城百姓还尽是些老弱病残,大梁军不至愚蠢至此会据陈城作乱。”

 “属下以人头担保,大梁军不敢造次。”

 一座城池有没有生命力有没有价值,除了兵力和粮草之外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百姓。

 陈城的百姓可以说几乎没有价值,甚至还是累赘,大梁军会以其为根据地那就是脑子进水了。

 蒙武想想也觉得有理,就点头说道:

 “如此甚好,便交由你部驻守。”

 于是沈兵就留下了一支五千人的部队驻守陈城。

 其实蒙武是中了沈兵的计了。

 沈兵之所以想驻守陈城,是因为担心昌平君举事不利。

 昌平君手下不过百余人,百姓不过数千老弱,便是加上城外被赶进城内的村落百姓只怕也只有数万人。

 以数万手无寸铁的百姓而且还没有青壮,对五千秦军兵士那可不是易事。

 虽说史上昌平君最后成功乘乱逃走,但历史已被沈兵改变,万一昌平君被秦军抓住或杀死呢?

 沈兵的一番苦心岂不白费力气?

 统领这支五千驻军的是个叫王徨的校尉。

 五千人的驻军原本交给军侯统领就可以了,但考虑到陈城地处交通要道是秦军进攻楚国的前进基地,有大批军备和粮草会在这里进出事务繁琐,于是就分配了一名校尉。

 关于这王徨,沈兵还向魏呴打听了下,知道此人曾是魏呴的亲卫对其忠心耿耿,沈兵这才敢用。

 沈兵找来了王徨,摒退了身旁的亲卫,问道:

 “王校尉可知驻守陈城的重要之处么?”

 王徨赶忙回答:

 “属下知道,陈城乃我军后方补给重地。”

 “副将放心,属下必全力以赴确保陈城不失。”

 沈兵点了点头,然后就压低声音说道:

 “此次驻守陈城,我要的不是陈城不失,而是陈城有失。”

 王徨听着就不明白了:

 “副将,这……”

 沈兵直接把话挑明了:

 “过些日子,城内楚人恐会作乱。”

 “王校尉切记,勿需赶尽杀绝,尽可放楚人出城。”

 “你只需将粮草事先转移至它处,造成损失惨重的迷惑楚军,你可明白?”

 王徨不是傻瓜,话说到这份上了哪还有不明白的道理,当下点头回答道:

 “属下明白,副将放心,属下定会将此事办妥。”

 沈兵满意的点了点头。

 他之所以不明说是昌平君,是因为这昌平君当上楚王后还指不准会不会降。

 若昌平君不降而沈兵又有今天有意放昌平君走这一着,到时被嬴政知道那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但如果没指明道姓是昌平君,就完全可以说是预料到“楚民”会作乱于是将计就计。

 这样虽说无法推个干净,但至少还有个借口。

 如果昌平君最后还是投降了,那就没什么好说的,就算嬴政知道整件事的前因后果也只会有功。

 陈城安排妥当后,大军便再次开拔。

 毕竟兵贵神速,越早赶到楚军防线就意味着留给楚军的准备时间越短。

 从陈城发兵依旧是兵分两路:

 蒙武带着秦军直奔城父,而沈兵则带着大梁军在其后慢行。

 之所以会以这种方式行军,依旧是蒙武所领的秦军战斗力更强……

 至少沈兵也很愿意这么认为。

 能少打点仗少点危险有什么不好?

 争什么军功来着?

 活着不好吗?

 蒙武就不是这样的想法,所以就很乐意带兵先行。

 这样蒙武的十万大军就能先一步赶到楚军防线前给楚军更多的压力。

 而沈兵的部队,则在后方一边前进一边清理河道,然后沿途再搜索并占领重要的村落和城邑。

 此战河道当然是重中之重,因为粮食和援兵可以顺流而下运来。

 因此沈兵占领的城邑通常也是沿河或河道交汇处的城邑。

 这些都算不上什么,虽然封河木桩及铁链的确烦人,但对数万大梁军及黑甲军来说却并非难事。

 难就难在……大梁军一路这样占领、驻防下去,七万余人就变成了五万人,而且还在持续减少中。

 魏呴见此就有些担心了:

 “副将,大梁军原本就兵力不足。”

 “此时又分散到各地驻守,这般下去到了汝阴城下,只怕只余三万人。”

 “到时又如何能攻城?”

 沈兵回答:

 “到汝阴城下自然不会只有我等三万人。”

 “我等首要任务便是清理河道,到时上将军领着十万人便会沿河而下与我军一同攻城。”

 魏呴应了声后就不再言语了。

 其实魏呴是心下有些不快,他还道此番大梁军可以多立些战功以便晋爵后配甲,谁想此战却是用来清理河道及保障补给线用的。

 如果不是之前被楚军夜袭,此战只怕连楚军主力的影子都摸不到。

 沈兵看着魏呴若有所失的样子心下不由暗笑,这魏呴似乎也被秦军的军功制度给同化了,变得急功好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