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古时的通讯十分麻烦。

 这在现代也就是发个电报就了事的东西,这时代却折腾了好多天。

 首先是送密件的探子混进楚军。

 这一步不是什么问题,毕竟本身魏国的验就不严。

 这里所说的“不严”不是查验不严。

 事实上此时各国的查验方式都大同小异,随身带着个描述姓名、身高、外貌的验,查验时对照一下。

 这是一种较原始的查验,而且人的外貌身高等都会变,尤其这时代十七岁就当兵,许多人加入军队后还会长高外貌也会变化。

 另外还有打仗负伤残疾等也会变化。

 于是这验就需要每年更新一次,这就叫“自占”,也就是到期自己到伍长那主动申请办理。

 这在秦国很严格,如果到期不“自占”就要受罚,且连带着伍长也要受罚。

 但其余六国就没那么严。

 原因是六国弄这户籍主要是为了征税而不是识人,要是有人因负伤不自占,该免的税没免,贵族阶级还偷着乐呢。

 其结果就是相当一部份人手里的验没及时更新与本人对不上,时间一久也就习惯成自然于是查不查都无所谓……查也查不出什么,也就没有查的必要。

 所以信使没费多少力气便混进了楚军。

 从楚军混出去也不是难事,此时这楚军那是又有魏军又有百姓,甚至还有赵军,鱼龙混杂好不热闹。

 难就难在拿不到马,前往邯郸却有六百余里。

 而且还是天寒地冻缺衣少食的,一路上少不了被盘查,如果没被冻死饿死的话怎么说也得十余天才能赶到。

 其中倒有两个机灵的,他们在路上劫了两名楚军信使扮成楚军的模样,一路放开胆策马前行,结果他们第四天就赶到了邯郸。

 赏赐自是少不了他们的。

 王翦收到密信再对照一下地图,当即就赞了声“好计”。

 然后二话不说就拿着密信去见嬴政。

 嬴政看了密信同样对着地图看了下,接着额上皱着的眉头就舒展开了。

 “妙计,果然还是沈兵有办法!”

 密件只有一小张牛皮,所以并没有提这个办法是由沈兵想出来的,只有“河套凿冰放水约期”几个字。

 意思很明显,就是约定个日期凿冰放水淹了楚军。

 但嬴政马上就猜这计策是出自沈兵之手。

 也难怪。

 这样天马行空颇具创意的计策,若不是出自沈兵之手还能有谁?

 其实王翦也如是想,不过此时嬴政这么说不免让他心下一酸:

 唉,这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这把老骨头是不是要被淘汰了?

 是不是要被大王给忘了?

 本想说上几句什么话。

 但转念一想,自己不是正要低调推功吗?

 于是便沉默不言语。

 嬴政又在地图上看了看楚军的兵力布置,就哈哈大笑起来:

 “若是此计能成,便不只是救援大梁而是将这数十万楚军打得大败了。”

 “楚军今趟是有难了!”

 说着他就不再迟疑,当即对王翦下令:

 “你部暂缓南下原地待命。”

 “另率三万部队赶往河套凿冰开河!”

 王翦应了声便去安排。

 嬴政这命令没什么问题。

 首先是王翦南下的兵当然要“原地待命”。

 若是收回的话难免会让楚军怀疑,此外若没有了秦军的威胁,楚军也就会把兵力调开,到时放水淹楚效果就没那么好了。

 其次就是到河套一带凿冰放水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那一带就是原李牧抵挡匈奴的北地,赵国被灭后赵嘉一众就逃到那附近。

 确切的说不是附近,原因是赵嘉逃到了北地的东头而河套却在西头,两地相距近千里。

 原因是赵嘉必须紧靠燕国与其抱团取暖,否则分分钟就被秦给灭了。

 虽然这抱团取暖事实上没什么效果,但至少两国还可以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同盟。

 嬴政更担心的是那一带赵兵残余或是流匪,再加上还有北面匈奴的威胁……

 匈奴担心的李牧已死,北地就没有什么可以挡住匈奴了。

 所以这三万兵不只是北上破冰,还是顺便接收了北地将其纳入版图。

 再多的兵也没有了,三郡也只剩下三万。

 这甚至让嬴政心下有些慌:

 十万去攻魏国被包围在大梁,十万去救援。

 三万去了北地,三郡之地这么大的一片地只有三万兵防守……这要是让齐国或燕国知道了派兵来攻,那就要命了。

 其中燕国还算好,毕竟刚刚被打败把燕王喜吓得半死,另外粮食也被搜刮得差不多了,他们想过冬都不容易,出兵可能性不大。

 但齐国却是长期修身养息存着大批的粮草和兵马都没动,这要是乘虚而入发兵三郡……那这全盘计划就要被打乱了。

 这该如何是好?

 想了想,嬴政就心生一计:派使节出使齐国。

 这出使齐国的目的很奇怪,说是希望借道齐国去攻打楚国的曹州……

 这战略也的确可行。

 秦军从邯郸往南那是水网密布寸步难行,于是当然也威胁不到楚军主力的根据地曹州。

 但如果能借道齐国先跨过黄河再南下就不一样了,出了齐国边境不过数十里就能到达曹州并将其包围。

 当然,嬴政此举不是真的要借道齐国取曹州。

 他早就知道齐国会找借口推托。

 嬴政是借此释放两个信息:

 一:秦军希望跨过黄河将战场转移到楚国境内并南下增援大梁。

 二:秦军在邯郸还有足够的兵力开辟新战场。

 为什么要传递这两信息就不用说了。

 前者是为了迷惑楚军,让楚军以为秦军在做这个打算于是将更多兵力集中到曹州一带……这一带也将会被水淹。

 后者,则是用另一种方式告诉所有人:邯郸兵力充足,别想乘人之危。

 从客观上看嬴政这一着似乎有些多此一举,齐王建早就被忽悠得把秦国当作盟友更不会进攻。

 只不过嬴政做这些又是必要的,因为这就是“一着错满盘皆输”的局面,任何一种可能都要考虑到。

 若是抱着侥幸的心理想当然的以为安全,等危险来的那一刻就太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