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事便不稍多说了。

 燕王喜大喜之下又重振雄风组织军队御驾亲征……

 燕王喜是个有野心的人,之前曾两次亲征赵国为的就是一展身手光宗耀祖,哪知次次都踢到铁板上以至于燕王喜都抑郁了。

 此时有“嬴政被刺身亡”这大好时机,燕王喜又哪里肯轻易放过?

 当即将几年没穿的盔甲重又翻了出来,虽然肚子已经大了一圈……但只要能穿上做做样子就行,御驾亲征又哪里要大王亲上战场!

 另一面姬丹就四处派出使节。

 为了争取时间,姬丹还让使节带了三倍的马匹出行,这使他们可以不断换马星夜兼程赶往目的地。

 也难怪姬丹如此着急。

 首先是姬丹想尽快公告天下:

 是他姬丹杀了那个令人闻声丧胆的暴君嬴政!

 你们六国都干嘛去了?

 一个个被秦国打得那么惨,甚至还被灭国!

 你们怎么就没想到行刺?

 所以往后都听我姬丹号令,跟着我一起把秦国灭了!

 到时吃香的喝辣的少不了你们……

 另一方面,则是灭秦之战宜早不宜迟。

 嬴政新死秦国政局必会乱上一阵,但也仅仅只是一阵而已。

 等新王登基秦国局势又会逐渐稳定下来。

 那时再组织合纵攻秦只怕就太迟了。

 所以姬丹千叮万瞩,命使节务必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各国并劝说合纵。

 使节分成四批,分别奔往代、齐、魏、楚。

 代国其实根本不用说肯定会加入合纵部队。

 他们本来就是赵国的残兵,此时的姬丹又是打着替赵国复国的旗号……

 姬丹的如意算盘打得好,名义上是替赵国复国拥赵嘉为赵王。

 这其实只是权宜之计,希望能以此得到赵国百姓及分散在三郡各地流兵的支持。

 等真的将秦军击退后,对付赵嘉那数万残兵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魏王假也只是略一迟疑。

 魏王假没理由不答应,此时的他正有如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

 他又不是傻瓜,北面赵国、南面韩国都被秦国所灭,魏国就处于秦国的三面包围中。

 不用想,秦军下一个目标肯定就是魏国了。

 在这种情况下魏国想不亡都难。

 魏王假正为此怕得茶饭不思……

 不想却是接连来了两个好消息:

 先是秦军派使节来说秦国无意进攻魏国。

 后又是燕国派使节来说,嬴政己死正是反击的时候……

 魏王假恍然大悟:

 难怪秦国会派来使节劝和啊,原来是嬴政已经死了?

 那么现在是反击还是不反击呢?

 当然反击啊!

 被人三面包围的感觉可不好受,北面不管是姓燕还是姓赵,只要不是姓秦就可以。

 最好帮赵复国后再帮韩也复国了。

 身边难得有个小弟欺负一下,就这么没了多可惜?!

 于是魏王假没有犹豫,一口就应承了下来。

 楚国那边有点麻烦。

 麻烦一方面是路途过于遥远。

 使节便是马不停蹄也要在半月后才能赶到其都城,楚国就算同意并组织起大军北上则至少要一月之后。

 另一方面,则是楚国内部今年事多。

 是年三月楚幽王卒,立楚哀王熊犹为王。

 但楚哀王在位不过两个月就被熊负刍所杀……

 于是此时的楚王便是熊负刍。

 楚国那是一片腥风血雨,几个反对势立都被连根拔起被杀得片甲不留。

 在这国内政局不稳的情况下楚王负刍只是表面上答应,但其实却打算见机行事……

 所谓的见机行事,就是看情况再决定要不要打。

 如果秦军真被合纵国击败,那楚国自然要上去分一杯羹,顺便也为自己的势力营造点声势。

 如果败的是合纵国,只有傻子才会上去送人头吧?

 所以楚国只是将边境一支五万人的部队往陈城一摆,算是声援了。

 最让姬丹气不过的是,那齐国是不论使节好说歹说勿自崴然不动。

 齐王建心里的算盘可是打得“叭叭”响:

 你们打你们的,关齐国什么事?

 秦国跟齐国交好,齐国自然不会乘人之危。

 你们合纵攻秦也好,灭灭秦国的威风两强内耗。

 到时我齐国可不就……哼哼!

 田建也不想想,以合纵国这样各怀鬼胎又哪能耗得了秦国多少实力!

 再加上齐国自己不思进取,别人便是怎么内耗也轮不到齐国再当老大。

 但有些人就总是会这样眼高手低把现实想得太过美好了。

 不过不管怎么样,姬丹最终还是在半个月内集结起了四十万联军,然后便浩浩****的朝邯郸开去。

 其中代国赵嘉部三万。

 燕国二十五万。

 魏国五万集中在邯郸以南策应。

 另外还准备了七万兵力在安邑以北随时抄三郡后路。

 整个兵力布置看起来十分完美。

 王翦一部只有十六万兵力。

 也就是说合纵军以四十万对秦十六万,形成压倒性兵力优势。

 此外王翦大军身处赵地民心不稳不说,魏国在此其间还起到关键作用。

 魏国虽然被秦国三面包围,但这也同时意味着其国土深入秦境。

 安邑以北的七万大军只需北上数十里便能切断王翦与秦国的联系。

 到时三郡便是四面被围有如瓮中之鳖。

 在合纵国忙着调兵谴将时,嬴政却在咸阳气极反笑:

 “果然是姬丹那厮派的刺客。”

 “今趟我看他还有什么话说!”

 赵高在一旁有些担心的说道:

 “大王,我等是否此时公布真相,否则……”

 赵高的担心有一定道理,嬴政这计策实际上是在玩火。

 万一战局真像这样安排的打了起来,即便是王翦只怕也讨不了好。

 所以,越早发出真相王翦部就越安全,三郡就越安全。

 但嬴政想也没想就打断赵高的话:

 “此时若公布真相岂非便宜了他们?”

 “不急!等燕、代联军兵临城下再公布不迟!”

 嬴政不急,三郡那可就有些急了。

 燕国虽是中计,但三郡其实没有多少本钱。

 尤其缺粮是大忌……最近从咸阳运来的一堆堆粮食大多被用于屯田了。

 此时的王翦恨不得就将那些种下去的粮食再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