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过后,沈炼这边气定神闲,王戎倒是着急了。

他从飘香院吃花酒玩了一宿,睡到日上三竿才醒过来,吩咐管家准备马车接他回外宅歇息时,才得知心腹薛洋有要事禀报,结果久久见不到王戎这个少东家,所以就回去了。

王戎听完这话,瞬间打量个机灵坐了起来:“薛洋掌管江南最大的钱庄,他一旦有事绝非儿戏,快派人去请他过来。”

“少东家,怕是请不到了。”老管家一张脸青白相接,从怀里拿出了一封书信递了过来,呐呐道:“这薛洋昨晚离开外宅后去见了沈大人,这信是薛洋请沈大人的心腹转交的,信封上确实是薛洋的笔迹。”

“你说什么?薛洋昨晚没等我竟然去见了沈炼了!”王戎越发震惊,立刻接过信拆开看了起来。

前后不过半刻钟的功夫,王戎这张脸也是红了白,白了红,那双眸子更是厉色遍布,将手里的信揉捏成一团。

他怒气冲冲的骂道:“好个狼心狗肺的东西,好好的钱庄大掌柜不做,非要一头栽进官场里,我不帮他是为他好,他竟然扭头去求了沈炼!还先斩后奏,怕我追究竟然连夜就去辽东了。”

其实,这书信都是沈炼找

的书法先生按照薛洋的习惯仿写的书信,言简意赅的表达他投身官场的昕远,还为了安抚王戎这个少东家的怒火,主动将家底汇报了个一清二楚,加上手里持有的钱庄红利,一半给给了王戎这个少东家算是感谢知遇之恩,另一半留给妻儿老小。

沈炼早就知晓薛洋不止一次拜托王戎想要某个官职,如今这个理由搪塞最为合适,后续只需以海上匪口猖獗导致薛洋遇难而死,便能轻松揭过了。

反正沈炼和王戎之间的恩怨自辽东起就已经结下了,薛洋离开的这件事情,沈炼主动揽在身上,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何况王戎就算再气愤,冲着薛洋一半身价的份上也不会将此事闹大。

王戎对着老管家三言两语将薛洋信里的事儿说了。

这老管家是王家的家生子,忠诚度是百分之百的。

“少东家息怒,那薛洋既然心不在此,留下也难堪大用,他也算是失去了,知道少东家忌讳什么,将家产的一般都托付给了少东家,家里的妻儿老小也都在江宁,足以看出他对咱们王家的忠诚。”

“再者沈炼沈大人如今可是香饽饽,江南税务整顿后,盐铁、铜银矿产,江南新政推行,

从军田到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前后才多长时间,国库都小有积蓄了,何况还从督察员御史升为通政司御史。”

王戎摆了摆手,不以为意道:“升迁又如何,不就是个从三品嘛。”

“不止是官职,还有权利呢,老爷都说了沈炼如今是阉党和东林党都要拉拢的红人,可龙椅上的那位摆明了要让沈炼做个孤臣,眼瞅着新岁将至,百万言那日,沈炼必定回宫述职的。”

老管家是看着王戎长大的,一辈子都为王家鞠躬尽瘁。

他主动劝了王戎几句句:“少东家还是和这个沈炼维持面上的和睦比较好,昔日在辽东的恩怨暂且压下不表,待到日后沈炼落了难,咱们随时可以踩上几脚,何必非要在他风头正盛时自找麻烦,不划算。”

“也是,爹爹也说了沈炼是不可能在江南久留的。”

王戎啧啧道:“无论是阉党还是东林党,看到江浙富饶都要摘桃子,享受胜利果实。何况咱们这地方一直都是富得流油,也是两党争斗的要地,占据大明朝赋税的主力,他们绝不允许,沈炼在江浙做大。”

“少东江是聪明人,等那沈炼离开了江浙后,还是咱们王、林、奚三大家族的

天下,若是那薛洋在辽东混得好了,也算是锦上添花,混不好了他也没脸见少东家的。”老管家分析起来。

于是,主仆之间的一场对话,倒是缓解了王戎的焦虑。

最重要的是薛洋的离开也一定程度上带给了王戎肉眼可见的利益,这也间接性的安抚他的怒气。

沈炼这边很快也收到了消息,柳海善尾工作确实做的漂亮,甚至还以薛洋的口吻给家里人也留了书信。

这件小风波算是彻底揭过去了。

另一边柳青派人去解决的事情,也很快有了眉目。

那后金皇太极渗透的势力并不算大,但足够深。

沈炼按照柳青调查的结果,发现后金渗透的地方是牵涉到隐蔽的海上走私黑货,不单是辽东、江南、还涉及到了登莱、皮岛。

这个发现倒是让沈炼浑身冒冷汗,好在势力不算大,毕竟皇太极现在的处境也确实形成不了太大的规模。

沈炼吩咐柳海尽一切能力和手段,和手下的兄弟将这些地方的细作耳目斩草除根,将影响降到最低的前提下,拔出江南、辽东、登莱各处贸易货物往来的可能性,将这些权利都攥在了自己信任的心腹手中。

前后不过半月余,柳青就顺利平

息了此次的风波。

沈炼当晚见到柳青于一干兄弟时,发现他们都清减消瘦了不少,若非沈炼要坐镇江南,不希望薛洋背后引发的一系列隐情暴露,他完全可以将心腹手下都派出去办事,也就不至于让柳青他们这么累了。

“老大,你什么都不必须说,我们兄弟都理解你的,何况这次我们幸不辱命总算是将事情办妥了。”柳青说道。

其实这趟差事,折损了两个弟兄,包括柳海在内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沈炼都安排了最好的军医救治。

阵亡的两个兄弟还都没有成家,但父母双亲都被沈炼安置妥当,衣食住行无不周到,他还亲自认了老人做干爹干娘。

正所谓细节见人品,沈炼对这帮兄弟是真的推心置腹,而他们也对沈炼忠心耿耿。

眨眼间就到了新岁百官宴的日子,按照大明朝的规矩,驻地的官员都会入宫述职,参加百官宴。

沈炼在继辽东后,接管江南的税务,这次回京述职可谓是名声大噪,上到权臣,下到皇宫的内侍官们都知晓这位沈大人让空虚多年入不敷出的国库重新有了气色。

“好兄弟,如今你可是风头更盛以往啊!”与沈炼同行的高崇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