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来,众多将士从最初对沈炼的战略不理解,逐渐转变成了钦佩。

李子染不由得感叹道:“要是按照兵部的想法,将皇太极阻截在长城之外,让他们难以寸进,明年这个时候咱们还是要和后金交战,王上采取的是一劳永逸的方法,这样反而能让很多将士免于刀戈。”

“眼光放长远一些,终归是没错的。”李七叶表示赞同。

以往,很多将士都太过讲究一城一地的得失,打到最后更加吃亏。

舍弃蓟州,请君入瓮。

李子染神态戏谑,有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感觉。

“后金缺乏情报支撑,恐怕皇太极到现在都还不知道,袁崇焕已经把他的后路给堵上了。”

“攻不进京师,退不出长城,除了殊死一搏,那么他们就只有从蓟州南下。”

“蓟州的南边,就是天津卫,也是死路一跳。”

包括李子染在内,以及所有朝中大臣,都想象不出来这场仗还能怎么输。

除非,袁崇焕会在这种时候反叛,但他对沈炼的忠诚,应该是毋庸置疑。

今日的朝会之上,文武百官皆在弹冠相庆。

“蓟州一战,的确是无比惨烈,但也多亏了范仁杰这些英

雄,才替咱们稳住了战局。”

“历年来,我们大明在后金手上吃了太多的亏,现在终于到了报仇雪恨的时候!”

“皇太极就在蓟州城中,袁崇焕与李子染东西对进,定然能将鞑子一举歼灭!”

朝臣们讨论的热火朝天。

战局发展到这种程度,完美符合沈炼最早的预期。

蓟州就是一座专门用来约束皇太极的牢笼,让这位后金大汗成为笼中雀的重要契机。

不出意外的话,用不了三天,后金就得求和。

悄然之间,沈炼来到太和殿当中,听到有臣子在谈论“求和”事宜,他便冷不丁地开口询问。

“是谁说,要和后金议和的?”

群臣连忙作揖行礼,齐声道:“臣等参见王上,王上千秋无期,万福金安。”

沈炼没有搭理,语气中略带嘲讽。

“你们是跪久了,还是被后金打的站不起来了?人家都已经走投无路,还没想着议和呢,你们就开始着手准备,真是把大明的国威放在地上践踏,是吗!?”

以和为贵,在许多文官眼里,是最佳的选择。

似乎只有这样,才不是劳民伤财之举,还能够称得上是仁义之君。

可是,从头到尾,沈

炼和诸多武官,就没有考过议和的事。

都察院佥都御史杨瑜站了出来,看起来一副忠心耿耿的模样,说的话却是极其可恨。

“王上,古往今来,好勇斗狠都没有好下场。”

“若是执意将战争持续下去,反而会成为大明的一项累赘。”

“为今之计,应当将民生放在首位,与关外诸多异族修好,只要他们不在闹事,大明便可致力振兴国家,不出十年又能回到仁宣盛世的时期!”

杨瑜的话,得到了不少文臣的赞同。

打仗,打的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几十万大军每天征战。

遭殃的是谁?其实不是老百姓。

是那些残存苟活的权贵人士与世家大族。

朝堂上看起来无风无雨,背地里东厂、西厂、锦衣卫每天都会带一些人前往诏狱,被抄家的士绅数都数不过来。

显而易见,打仗的钱,都是从那些士绅身上出的。

这就是沈炼。

他与万历皇帝、天启皇帝、崇祯皇帝都不同,人家捞钱都想着从税赋上做手脚,这家伙要花钱就杀一批达官显贵。

朝臣实在经受不住惊吓,所以才不想着打仗。

但在杨瑜说完这番话后,太和殿重新陷入到了寂

静当中。

沈炼将视线转移到沈攸之身上,用一股近乎质问地语气说道:“你们吏部是怎么负责审核官员的?都察院监察百官,怎么杨瑜这种鼠目寸光之辈,都能当上佥都御史?”

“王上,此乃臣失察之罪。”

沈攸之心里也很无奈。

这帮子官吏,演戏的本事简直是一流。

每每到升迁之际,他们的表现符合吏部提拔官员的一切要求,等上位之后又像是转变了模样般。

处处为达官显贵说话,行为举止当中充斥着利益。

“即日起,革去都察院佥都御史杨瑜的一切官职,剥夺俸禄,由东厂对其进行调查。”

轰!

杨瑜猛地瞪大眼睛,他实在没有想到,自己只不过是说了些话,为何就落得要革去官职?

哪怕沈炼拜相封王,权倾朝野,但做事至少要讲个理由吧。

杨瑜很不服气,怒声问道:“王上,臣有何罪?您一句话就罢免了臣的官职,这未免是不是太霸道了些!”

“少在本王这里废话,等会东厂就去你家,别急。”沈炼漠然道。

这帮官吏,要都是奉公守法的清廉之人,大明早就振兴了,又何须要等到今天?

很好笑的是,东

厂进入杨瑜家中,还真的抄出了三千多两黄金,以及各类名贵玉石、画作、瓷器。

以及总共柒七百亩的地契。

沈炼掌权之后,官员俸禄提高不少,但也不足以支撑他们购置如此之多的资产。

依靠手中权力,不断进行大肆敛财。

杨瑜的结果也在群臣的意料之中,等着他的是诏狱。

身处狱中,不到半天,杨瑜已然被折磨的遍体鳞伤,为了能够保住性命,还攀咬出了一些他的同党。

基本上都是三法司的官吏。

沈炼见怪不怪,他只当是国家的又一笔收入而已。

该杀之时,绝不姑息。

说白了,在沈炼手上,只要管住自己的欲望,老老实实在本职做事,升迁的机会有的是。

前线战阵持续期间,沈炼在朝中又杀了差不多十几个官员,总共抄出一万余两黄金,十余万两白银,以及各类名贵之物不计其数。

最终,全部都纳入到户部的账上。

当日沈炼就下令,给前线的将士们增加赏银,还让兵部给前线将士们置办新的冬衣。

此举就是要让天下人意识到,杀贪官、杀显贵的好处。

沈攸之对此也问道:“难道王上不怕没有人入仕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