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颗颗人头落地,场面也变得愈发血腥起来,就连刽子手手中的钢刀,都硬生生砍卷刃了。

换了两把,才将人头全部斩落。

曾经上过战场的武官们从容自若,那些文官哪里见过这般清醒,成日养尊处优,碰到血腥气双腿就在打颤。

更有甚者,竟然当场呕吐起来。

就连朱国祯和韩爌,都觉得胃部阵阵翻涌。

武官们面露讥讽,似乎是在嘲笑这群文人的孱弱。

连这点场面都受不住,何谈治国。

不过自从土木堡之变过后,武官被杀得断层,文官在各个方面都能限制他们,时至今日也只敢眼神讥讽,从不敢出言挑衅。

文官之中,沈炼最为镇定。

毕竟是锦衣卫出身,又历经多场大战,什么腥风血雨没见过?

对他来说家常便饭而已。

观刑结束之时,文官如获大赦,纷纷返回各自衙门!

逍遥丹一案其实到此,就应该要面临结案。

朱由校明显不想再继续查下去,因为势必会牵连到很多人,而这一次也是给了东林党一次不小的打击!

从古至今,药材都是朝廷的管制物品,但近些年来朝纲紊乱,又有世家豪门盯上了那些生意,自然就

会变得无序起来。

叶金渃返回太医院之后,以新政改制作为基础,策划出了一系列能够管控药物的措施!

朱国祯在内阁帮助施行,太医院派出大量官员,前往京畿地区进行巡查。

其主要目的,即是彻查药材的生产、运输、存放、售卖等环节,并且在其中找到机会,让太医院能够顺理成章取缔民间药铺。

为此,叶金渃还花了不少时间,走访京畿地区的名医。

不是为了请他们进入太医院任职,而是要在民间设下为太医院直属的医药衙门。

在这件事情上,沈炼带着叶金渃来到内阁,与朱国祯开始商议。

朱国祯若有所思道:“叶院使的想法确实不错,近些年来因为战乱,导致瘟疫经常爆发,尤其是在冬春交际的时节,而某些奸商因此囤货居奇,控制药材流通的渠道,专门售卖给朝廷,户部也因此花了不少冤枉钱,要是太医院能够控制京畿地区的药材生意,简直是为大明朝解决了一大难题。”

“生意是另外一件事情,太医院想在各州、府、道、县设立专门的医药衙门,我们称之为医疗局,全面负责当地与医疗有关之事务,让普通老百姓能

够看得起病,吃得起药。招揽各方名医,执掌当地医疗事务同时,另开办医药学堂,也能给那些穷苦人家一条出路。”沈炼说。

“这样做,确实很不错,但沈尚书有没有考虑过后果?”

“当然考虑过,无非是得罪更多人罢了。”

医药,向来是权贵阶层的独占资源,他们把好药材炒成高价,百姓只能望而却步。

通过金钱,控制大量医师,专门为一家所服务,流落在民间倒是有不少名医,但他们势单力薄,又如何能顾忌的到全国。

太医院是官方衙门,召集名医,先救世人。

否则来一场瘟疫,就会死一个县的人。

没有百姓,田地即会荒芜,以后就更别提税收了!

药材种植也能给百姓带来创收,药材成熟之后售卖到当地医疗局,以太医院制定的价格为准。

此举,相当于医疗改革。

百姓们看病买药价格都相当低廉,但当地医疗局却能因此而赚钱,保证自身机构的运转正常,又能使得药材产量提高。

后金那边同样需要药材,渠道管控之后,北方就别提什么治病了,连药都买不到!

再者,沈炼可以依靠海运,将成品药材售卖至外邦。

毕竟不仅仅是大明在发生战乱,世界各地在这个时期都不太平。

战争时期,药材根本不愁卖!

沈炼所考虑的主要问题是瘟疫。

古代瘟疫看似恐怖,但因为聚集的范围不大,通常死了一部分人就会因此停止,太医院也会制定出相应策略加以防范。

明年开春,北方若有大战,大战之后,必有大瘟!

减少大明在医疗上的损失,百姓们能够活命,内部统治才会更加趋于稳定。

搞钱的路子,在沈炼看来,非常多。

这次查抄京城药商,就足足赚了五六万两白银,现在全部都存入到国库之中。

朱国祯心中无奈,现在外界都认为他和沈炼穿一条裤子,还和阉党有着勾结。

事已至此,不可能和韩爌进行和解。

东林党的利益,逐渐和朱国祯分割开来,现在如果不帮沈炼,自己在朝中就没有可以依靠的人。

朱国祯问道:“沈尚书,内阁推行政令,六部负责执行,但‘医疗改革’的事情不会那么简单,即便等我下了首辅之位,也未必能够见到成效!”

“我当然知道,但劳烦朱阁老在最后的时间里,真正为国家做点好事吧。”沈炼笑道。

“医

疗改革的事情,内阁来负责推动,太医院可以逐步执行了,先从京城下手,毕竟你们已经查抄了许多药铺!”

得到朱国祯的同意过后,叶金渃才能放心大胆的去干。

这件事情,沈炼也不打算让民间商人参与进来,药物这种东西必须全面掌控在太医院手里。

民间商业一旦加入,很快就会发生腐败质变!

朱国祯在内阁的话语权仍然很重,几个大学士本身也是依附他才能获得权力。

内阁上疏,司礼监批红。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京城第一家医疗局就此成立。

一天到晚,几乎都是人满为患的状态,因为所有药物的价格都下跌了不少,即便是平头百姓也能够买得起。

收缴而来的药材,足足能够支撑到明年年底。

身在医药局中的医师,还都是叶金渃精挑细选之后的人,医术上不算太过高明,大多数病症也都能应付。

叶金渃作为院使,更是将毕生问诊的经历编纂成册,还让属下不断拓印。

最起码,能给后来者带来一些参考病症的价值!

医疗改革的初步,就在京城中为皇权赢来不少声望。

百姓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