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崇祯四年的二十七个瞬间(十四)
第十四个瞬间:幕府将军的嚎哭
公元6-l年,大明崇祯四年,日本宽永七年十二月,大阪城,港
凡是玩过日本战国游戏的人,通常都会知道“”这座自由商业都市的名字。书迷楼 ( 就爱)
港位于摄津国、河内国、和泉三国的交界地带,名字也由此而来。从平安时代起,就是京都和奈良商人的重要出海港口。但这座城市真正的兴旺,还是在室町幕府时代被定为对华勘合贸易港口之后。
从此,这座贸易枢纽就在乱世之中飞速的发展起来,最终成为全日本首屈一指的自治商业都市,象征着繁华、财富、贸易与享受,还有通往海外的窗口。
在日本战国那个烽烟四起的黑暗时代,港几乎是全日本绝无仅有的“光明之地”,拥有那个时代日本最为繁荣的商业,最为富有的豪商,以及最为杰出的茶道达人:津田宗及、今井宗久、千利休……
但是,随着丰臣秀吉太阁的一统天下,安土桃山时代的到来,因为乱世而兴起的港,也随着乱世的终结而没落——取得日本霸权之后,丰臣秀吉在港附近修筑大阪城,作为丰臣家的统治中心,由于首都对财富的天然吸引作用,港的繁华在很大程度上被转移到了大阪。很多豪商也迁往大阪的城下町居住。到了再接下来的江户时代,港商人已经完全变成了大阪商人,港本身则成了附属于大阪的港口和货栈。
(丰臣秀吉的大阪城,是抢了石山本愿寺的基业,再进一步大兴土木扩建出来的,所以织田军围攻本愿寺和德川军围攻大阪,其实是针对同一座城市的两场战争。)
不过即便如此,作为大阪最重要的卫星城市,江户时代的港依然是商船往来、熙熙攘攘。
然而,此时的港却已经面目全非——曾经繁华的街道变得到处都是残墙断垣,倒塌下来的屋梁余烟袅绕,焦黑的木头上还有几点火星,不时有轻微的噼叭声传出,地面上还零星散布着大大小小的弹坑,却看不到几个人影……而在港郊外的旷野间,更是随处可见倒伏的德川家葵纹旗帜、丢弃的刀剑、炸碎的火炮,沾满血污的甲胄,焦黑的地面,层层叠叠的人马尸体,充分证明一场惨烈的血战曾经在这里进行。
事实上,与其说是那是一场血战,还不如说是一场屠杀来得更贴切……
——德川幕府派来收复失地的一万两千兵马,刚刚在港被不明敌人打得一败涂地、溃不成军。
距离港的不远处,幕府直辖的大阪城
阴翳的天空下,强劲的北风卷着鹅毛般的雪花,飘飘扬扬撒在大地上,从大阪城的天守阁顶层望下去,视野内的一切都是白色的,寥寥几个冒着大雪出来的行人,大多缩着头匆匆赶着路。木屐踩在雪地上发出难听的吱吱声,齐膝的积雪让运输物资的仆役和巡逻值守的足轻,一时间全都叫苦不迭。
而在巍峨宏伟,镶铜镀金的天守阁内,德川幕府的一众家老、大将,也全都拢着手愁眉苦脸,面面相窥,虽然天守阁里的火炉烧得通红,可诸位幕府重臣的心情却像外面的冬天一样,冰冷冰冷——谁也不敢说一句话,同样不知道面对如此局面还能说些什么,最终只是不停地唉声叹气。
上首的主座上,一位相貌英俊的华服青年,正手持一份刚刚统计出来的战报,看着上面令人触目惊心的损失数字,尤其是异母兄弟保科正之的死讯,那面色当真是阴沉似水,眼神中的怒火都快要喷出来了。
——他就是当今日本的最高统治者,江户幕府的第三代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光。
在原来的历史上,作为江户幕府继往开来的“葵三代”,德川家光乃是一位相当有能力的枭雄。按照后人的评论,他几乎就是日本家族政治的人格化,遗传了德川家的腹黑和谨慎,又继承了母系浅井家的顽固和保守,还有外祖织田家的霸道和果断在他的统治时期,江户幕府对日本的统治得到了彻底的巩固,一切反幕府力量都被基本铲除,最终在他儿子德川纲吉的时代,迎来江户幕府最繁荣的“元禄盛世”。
但在这个被众多穿越者扭曲了的时空,一切都已经被改变得面目全非。
——年仅二十七岁的德川家光还没来得及大展拳脚,德川家的江山基业就已经摇摇欲坠了。
这一切的厄运和灾难,究竟是因为什么而降临的?
江户幕府和德川家的由盛转衰,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挂在笔架一角作为装饰的几枚铜钱,德川家光将军不由得陷入了久远的回忆之中。
——在江户幕府时代之前,由于金属铸造技术太差,日本一直使用中国的铜钱来进行商业贸易,自己基本不铸币。比如在日本战国时代,各地行商就都是在用明朝的永乐钱。到了安土桃山时代,战乱暂歇之后,丰臣秀吉虽然铸造了一批金币和银币,却也没有铸造自己的铜币——日本人已经祖祖辈辈用了好几百年的中国铜钱,早已养成习惯了,如果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变故,谁也想不到要自己铸造铜钱。
然后,这场引爆了滔天大乱的变故,就在大海对面的明国悄然出现了。
——大明帝国自弘治朝以来,所有的铜制钱都规定为铜七铅三,铜币当重一钱。万历朝改定为铜六铅四,每枚铜币重一钱二分。但是自从天启朝“众正盈朝”以来,贪得无厌的东林党伪君子把持了南京铸币司,从此以后生产的铜钱就一年不如一年,到天启二年,南京铸造的铜钱已经下降到了铜三铅七,重武各种手段,吞并和降服关西诸藩,一步步恢复了毛利家在战国时代末期的极盛版图。
按照诸位幕府重臣的看法,在长州藩已经威震天下、制霸山阴、山阳两道的情况下,毛利家之所以一直还没有发兵进京“上洛”,实现其先祖毛利元就的宏愿,主要是因为在背后还有九州的萨摩藩、福冈藩、肥后藩、佐贺藩,四国的土佐藩等一系列强藩牵制。如果在毛利家出动倾国之兵与幕府鏖战近畿的时候,这些藩国被幕府说动过来捡便宜,往长洲藩的背后狠狠捅上一刀,那么毛利家的霸业就有瞬间崩塌的危险。
所以,在长州藩与幕府再一次展开较量之前,毛利家势必要首先厘清西国后院,保证后路无忧。尤其是从平安时代就统治南九州的萨摩藩岛津家,更是毛利家一统西国的头号敌手——德川家光原本以为,长州藩固然近来实力剧增,但萨摩藩也绝非弱者,长洲与萨摩之战必然旷日持久。没想到明国这回竟然违背了将日本列为不征之国的承诺,亲自出兵东征(讨伐日本的时候,黄石依然打着大明福宁军的旗号),派遣了他们最善战的传奇名将和最精锐的百战雄师,大举渡海协助长州藩攻略萨摩如此沉重的筹码被押到了长州军一方之后,饶是岛津家的萨摩武士再怎么彪悍善战,也依然是一败涂地,只得向毛利家开城降伏
而九州岛上的其余各藩更是闻风丧胆,纷纷暗中向毛利家派遣投诚使节,眼看着就要背离德川幕府
如此一来,不仅幕府在西国的长崎、平户等据点已经孤悬敌后,就连京都和大阪都要有危险了
——更可怕的是,根据来自京都的小道消息,就连某些朝廷公卿似乎都有“暗通长州”的迹象……
这个消息简直让德川家光如坐针毡:他清楚地记得,当初开创室町幕府的足利尊氏大将军和“南朝军神”楠木正成,是如何利用天皇的圣旨和公卿的影响力,一举掀起轰轰烈烈的全国性倒幕狂潮,在极短时间内就打败镰仓幕府的往事。如今的长州藩本身就够难对付的了,更别提它背后还有明国这个庞然大物,如果朝廷这个墙头草也对江户幕府落井下石,授予毛利家倒幕的大义名分……那后果简直是不堪设想啊
于是,为了稳固近畿局势,震慑朝廷异动,德川家光只得不顾新军尚未练成,就于今年十月底动员关东的德川家亲藩和幕府天领,集结起四万军队出兵上洛,准备向朝廷和诸侯展示一番幕府的武力——结果由于动员仓促,策划不够妥当,整个行军队伍走着走着就断成了几截,作为第一阵的幕府新军已经通过关原抵达近畿,后面的传统旧军和各藩联军还在东海道慢慢磨蹭,有几家亲藩的兵马甚至还没过富士山……
然后,德川家光刚刚在京都郊外举办了一场小规模的阅兵式,将苦心打造的幕府新军拉到京都公卿的面前亮了亮相,就从大阪方面收到了异国海盗偷袭港的急报……德川家光最初还没怎么担心,反倒觉得正好以将这伙异国海盗作为幕府新军初战立威的对象,用他们的人头来证明江户幕府的刀剑依然锋利。
于是,德川家光将军自己留在京都准备觐见天皇,派遣最信赖的异母兄弟保科正之担任总大将,带着五千幕府新军和七千刚刚抵达的各路旗本武士、亲藩军队,合计一万二千人,浩浩荡荡杀奔港去也。
然而,德川家光将军并不知道的是,偷袭港的这支所谓“异国海盗”,其实是海参崴远东公司的“征粮队”——于是,充其量不过是在装备上刚刚达到了十七世纪先进水平的“半近代化”幕府新军,就在一片无遮无拦的雪后旷野之中,迎面撞上了二十世纪的苏维埃帝国战争兵器:
日本安宅船、小早船鳄鱼级登陆舰;
早期燧发枪和火绳枪德什卡高射机枪、ak47自动步枪、pk机枪;
青铜前装野战滑膛炮苏联22毫米榴弹炮、pp箭筒和中国“民用”火箭炮;
火枪骑兵、长矛骑兵俄国装甲车;
——如此令人绝望的对比之下,这一战的结果显然不言而喻:五千幕府新军在港郊外遭遇毁灭性打击,其余七千旧式军队不战而逃,幕府军总大将保科正之兵败身亡,荷兰教官多半也被炸得尸骨无存……
当德川家光终于得知了这个让人不可置信噩耗,匆匆赶到大阪督战的时候,他能够看到的已经只剩下了港郊外的遍地尸骸,以及城内的遍地瓦砾——那伙“海盗”在轻易歼灭了幕府军之后,又以极快的速度搬空了港的仓库货栈,绑走了残存的居民,随即在街市上放了一把大火,然后就起锚扬长而去了。
于是,德川家光将军一边承受着痛失兄弟的悲伤,一边又要为不可思议的战报内容而感到精神崩溃:“……漂浮在水上的大铁船?一炮糜烂数十里的犀利火器?不用牛马拉动就能疾驰如飞的大铁车?这都是些什么玩意儿?莫非我们是在跟妖怪打仗?嗯?大铁船?怎么跟去年发生在佐渡岛的事情有点相似……”
但上述的这些疑问,其实已经不再重要了,真正重要的是,德川幕府在猝不及防之下,又一次遭受了毁灭性的军事失败……接下来,幕府凭着手里这点士气低落的残破军力,该如何抵御长州藩可能发动的上洛之战,怎样弹压怀有异心的各地诸侯,就统统都成了无法解决的难题。一念及此,德川家光终于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上天啊你为何要如此惩戒我家光?难道我德川家的天下,当真要三代而亡了吗?”
诸位幕臣闻声,看着将军如此悲伤嚎哭的模样,也是各自心有所感,一时间齐齐落泪、泣不成声。
然而,德川家江户幕府的噩耗,就是毛利家长州藩的喜讯。所以,当大阪城内的幕府军本阵一派愁云惨淡、哀声切切的时候,长州藩的毛利家上下却正是一派志得意满、喜笑颜开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