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一龙是渔民洗脚上岸,刘卫中和他恰好相反,原本是湘西那边的农民,却脱了鞋,下了水,孤身一人到洞庭湖这边闯**。

江一龙上了刘卫中的渔船,船不大,比不上江家的连家船宽敞,但一个人简简单单地安身也够了。船板下,一条条湖鱼活蹦乱跳,数量不多,重在鲜活。

“我这个新手渔民技术还不到家,货不多,你看要不要得?”刘卫中笑着问。

江一龙连连点头,“要得,怎么要不得咧?你这个鱼怎么卖的?”

“不挑不选,一网捞,八毛全给你,你看行不行?”

刘卫中开价不卑不亢,既没有恶意抬价,也没有故意降低价格来巴结江一龙。这个价格非常公道。

江一龙二话没说,直接就要上称给钱。

刘卫中却笑着说:“莫急。”

刘卫中能三番两次地找上江一龙,当然不是为了只做这一趟生意。他心里有别的盘算。他一个外来的,又是农民转业的渔民,想在洞庭湖这片水域站稳脚跟,不是那么容易。他很想找一个本地的“土著”当靠山。然而,洞庭湖七十二连家船内部再怎么有矛盾,在外人看来也是“铁索连船”般紧密的一块。他们可以允许外来的渔民在洞庭湖打渔,也会和你说说笑笑,点头之交。但是要说到更深层次的交往,那就没有了。

老一辈的渔民自恃老资格,懒得和你这个外来的后生交流,年轻渔民倒是能多聊上几句,但是一个从小生活在水里,一个在泥巴地里长大,实在没什么共同语言。

刘卫中最近一年来在洞庭湖摸爬滚打,磕磕碰碰地混到现在,感觉自己还是个局外人。直到他听说了江家,知道江家有几个想洗脚上岸的年轻人。他那时候就动了心思,要和江家的年轻人搭上线。

“鱼龙会”的时候他主动去打了招呼,后来江一龙三兄弟忙得不行,也没能说上几句话。今天终于又有了机会。

“实话跟你讲,我是想和兄弟长期合作的。”刘卫中笑着说。

“不瞒兄弟说,我那边认得不少外来的渔民兄弟,要是江老板信得过我,我去帮你说和,以后我们的鱼都可以供给江老板。价格嘛,好说。就按市场批发价算,你看怎么样?”

刘卫中心中早就有了盘算,搭上渔业厂这根线,不仅自己的鱼不愁销路,他还可以从中间提篮子,倒卖一手,多赚一笔费用。

江一龙也很高兴,要是有一批稳定的鲜鱼供货来源,他只要专心开拓市场,再也不会为鲜鱼发愁了。这是双赢的买卖。

不过,他想起了一件事。

“刘哥,你能卖鱼给我,我肯定求之不得。但是,我只要活鱼,不要电死的、炸死的死鱼啦!”

刘卫中摆了摆手,“江老板把我当么子人了?那种缺德事我做不出来。现在规定不准搞那种名堂。再退一万步讲,我的船都是政府资助买的,我要是跟政府对着干,我还要不要脸了?不止我,和我一起捕鱼的那几个兄弟我都可以保证,大家都是老老实实地撒网,没一个搞鬼名堂。”

江一龙松了口气,陪着笑,“刘哥莫怪,我也不是故意冒犯大家,今天刚好碰到几个电鱼的短命鬼。”

刘卫中了然地笑了笑,“我晓得那几个人,碰到过几回。跟个见不得光的老鼠子一样的,白天不做声,夜间下手。听到讲被大家拦过几回,赶一回他们就换个地方。洞庭湖这么宽,防不住。上回我卖鱼的时候跟几个老渔民讲,要他们去找政府投诉,让政府出面收了那些人的作案工具。他们又不愿意,嫌麻烦。”

江一龙晓得连家船这些老渔民是什么德行。只要有一天鱼打,他们就打一天鱼,从来不愿意节外生枝,多管闲事。对于他们来说,他们属于天管、水管,不属于地上的政府管,同样岸上的政府也不会管他们水里的事。

而对于刘卫中来说,有事找政府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这就是岸上人与船上人的观念的差距。

江一龙和刘卫中从打鱼谈到种地,从爷娘谈到儿女,他们发现水里和地上有太多的不同。这种不同不仅仅是生活方式的差异,更多的是思维观念上的区别。

江一龙默默地吸收着这些新鲜的观念,和他这段时间发展渔业厂的经验相结合,慢慢地形成了他自己的一套生活和生意准则。

活鱼的来源暂时解决了,刘贵美、郝爱妹带着请来的几个村民拼了命地干,一身衣衫从早上湿到晚上,不知是汗水还是鱼溅起来的湖水。

江大龙、江甲龙也加入了生产大军,剖鱼、腌鱼、熏鱼,一个个忙得搞手脚不赢,生怕耽误了给客户交货。然而,腊鱼制作需要时间,这是他们怎么加快速度都解决不了的。

江一龙这些日子天天东跑西跑,忙得不着家,不是在去客户家的路上,就是在和客户说好话,赔笑脸,希望推迟交货期。有人表示理解,有人要求解除合作,有人要赔违约金。江一龙每天都焦头烂额。

“钱老板,实在是不好意思,这批货还要两天才能出来。货只要熏到位,我马上安排车来给你送过来!”

“放心,放心,绝对不会耽误一点。”

“多谢理解,多谢理解。下回请你恰酒!”

“火焙鱼啊?火焙鱼没问题,刚好还有二十来斤,我明天就托人给你送过来。”

“货款下回和腊鱼一起结账就是。”

“好好好,要得!”

江一龙挂断了钱福来的电话,揉了揉笑的僵硬的脸盘,又拨通了下一个号码。

“马老板,我这边现在有个情况,前段时间落暴雨,湖里的鱼不好捞,为了保证品质,我们对鱼选了又选,所以现在稍微缺点货。你那边的腊鱼过两天送你看要的不?”

“最多五天咯!货一齐我就给你送过来。”

“确实有点困难办法,你也晓得我们厂子对鱼的品质要求高,那种不新鲜的、有土腥味的鱼绝对不会用!”

“违约金?合同?”

“这是天灾,我也真的没办法,还望马老板体谅一下!”

“好好……再见。”

江一龙叹了口气,挂断了电话。他现在感觉脑子里好像缠了无数的乱麻线,理也理不清。渔业厂开业以来,他们走得顺顺当当,没想到一场暴雨就把一切都搅成了一团浆糊。

谢翠娥给他倒了杯水,“老公,辛苦你了。”

她心里知道,只要一个个客户慢慢解决,最多半个月,等后续的产品跟上,走上正轨就好了。

江一龙搂了搂谢翠娥的腰,摸了摸小雨生的脸蛋,歉疚地说:“这段时间太忙了,都没顾得上你和崽,翠娥,你不会怨我吧?”

谢翠娥安抚地笑了笑,“怨你什么?怨我老公太上进?一龙,你可知道,看到你这样为了我和崽奋斗,我高兴还来不及。不过,你还是要注意身体。不光是你,大哥、二哥,大嫂、二嫂,还有爷娘,这段时间都没停过手脚,还是要注意休息。”

“不忙不行啊,欠了人家的货,我心里不安。刚刚马老板还讲要违约金。这一趟亏大了。”

“做生意嘛,有赚有赔是正常的。莫讲我们卖腊鱼,以前我堂叔唱戏都有贴本的时候。有时候好不容易搭起棚子,还没来得及唱就落大雨,根本没人来听戏,只好又把棚子拆了。”

江一龙笑了笑,“看样子大家都是看老天爷的脸色吃饭!”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哪个都管不到啊!”

有了谢翠娥的开导,江一龙的心情松快了不少。

第一批腊鱼终于出了货,江一龙马上租了货车给下河街的姚老板和岳阳的钱老板送了过去。

第二批,第三批……一批批腊鱼陆续出炉。

半个月后,七月份的欠货全部补完,渔业厂再次走上良性循环,紧绷在江家人脑海中近一个月的那条弦终于松懈下来。

“哎哟……打完一场硬仗,可算是可以歇一口气了!”

江大龙倚靠在墙根,抽了根烟,感觉从没有过的轻松。

“感觉老子的手都快腌入味了。”江甲龙嗅了嗅自己的手心,一股香料味和鱼腥气。

郝爱妹拍了他一下,“大嫂都没叫苦叫累,你这双兰花手,倒是越来越秀气了哦?”

刘贵美尴尬的笑了笑,“只要能赚钱,累点我倒是不怕!”

提起这个问题,大家又沉默了。

江大龙提议,“一龙,你和小谢算下账,看我们这个月到底赚了好多?”

谢翠娥掏出账本,一笔笔地念给大家听。

“石棉瓦顶棚搭建支出一千二百元,围墙修补支出……鲜鱼购买支出……马老板违约金支出……货车租金……”

一连串的大额支出,听得众人的脸色越来越阴沉。

“钱老板七月货款收入……马老板货款收入……毛纺厂六月份货款结算……姚老板货款收入……”

“七月份总收入……负一千四百八十六……”

江甲龙噌的站了起来,“负是什么意思咯?”

江大龙皱了皱眉,“难道我们这个月还倒贴啊?”

江一龙点了点头。谢翠娥虽然在坐月子,但是每一笔账都记得清清楚楚。

“不可能!”刘贵美一把抢过账本,翻了翻,气冲冲地扔到地上,“累得要死一分钱没赚还倒贴,这厂子还搞什么?不搞了!”

刘贵美真的崩溃了,她没想到自己拼死拼活地干,累得腰都直不起来,没挣到钱不说,还倒贴!

她想起以前和江大龙在湖里打鱼的时候,一个月也能挣上好几百,甚至一两千,那时候晚上撒网,早上收鱼,还能陪孩子,多么快活!而现在呢?她付出了一切,得到了什么?!

江大龙拍了拍她的背安抚她,“这个月厂子出事没办法。下个月就赚钱了嘛!”

“下个月?下个月又赚得好多?要搞你自己搞,我不得搞了。”刘贵美气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江一龙说:“大嫂,我晓得你们都辛苦了。这样,这个亏的钱算我的,从我的分红里扣。”

刘贵美冷哼一声,“钱都在你们手里,扣没扣,哪个晓得啊?”

这话一出,兄弟几个都变了脸色。

原来自从挣钱后,谢翠娥到银行里办了两本存折,一本用来存渔业厂的公共开销和收入,一本用来存兄弟几个的分红。

江大龙和江甲龙夫妇是湖上的黑户,没有身份证,办不了存折,分红也存在了谢翠娥的名下。他们自己只保留了每一笔的存单。所以,虽然挣了钱,但都在别人的名下,刘贵美从没有感受过有钱的感觉,她的心里自然不会舒服。

他们这些人又不识字,到底挣了多少,亏了多少,都是谢翠娥说了算。刘贵美知道一家人之间应该相互信任,但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在心底生根发芽。

江甲龙说:“一家人做生意,本来就是同进同退,是赚是赔都一起承担。没道理当哥哥的还要当老弟的背债。”

江大龙勉强笑了笑,“你嫂子开玩笑的,甲龙说得对,该怎么算就怎么算。”

江一龙正要开口,突然电话声响起。

“喂!”江一龙接起电话打了个招呼。“李秘书啊?请问有何贵干?”

电话那头李秘书的声音低沉,带着淡淡的怒意,“以后你们厂子的腊鱼不要送过来了,我们不要了。”

江一龙愣了愣,一句“为什么”还没问出去,那边就挂断了。

“怎么回事?”

“毛纺厂的李秘书讲以后不要我们的腊鱼了。”

“啊?什么原因?”

江一龙摇了摇头,“我也不晓得。”

这个消息来得太突然了。他们和毛纺厂合作得好好的,怎么突然就不要了呢?

江大龙说:“那么大个厂子,凭什么讲不要货就不要货了!”

江甲龙却担心,“那批货的货款呢?他们不会不给吧?”

“要不你再打个电话问问看。”

江一龙想了想,正要给李秘书回电话,就见肖队长满头大汗地跑了过来。

“一龙啊,坏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