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对子可以测验应试者,能否知分别虚实字及其应用。

此理易解,不待多言。所不解者,清华考试英文,有不能分别动词名词者,必不录取,而国文则可不论。因特拈出此重公案,请公为我一参究之。

(乙)对子可以测验应试者,能否分别平仄声。

此点最关重要,乃数年阅卷所得之结论。今日中学国文教学,必须注意者也。吾人今日当然不依文镜秘府论之学说,以苛试高中卒业生。但平仄声之分别,确为高中卒业生应具之常识。吾国语言之平仄声与古代印度希腊拉丁文同,而与近世西欧语言异。然其关于语言文学之重要则一。今日学校教学英文,亦须讲究其声调之高下,独国文则不然,此乃殖民地之表征也。声调高下与语言迁变,文法应用之关系,学者早有定论。今日大学本科学生,有欲窥本国音韵训诂之学者,岂待在讲堂始调平仄乎?抑在高中毕业以前,即须知「天子圣哲」「灯盏柄曲」耶?又凡中国之韵文诗赋词曲无论矣,即美术性之散文,亦必有适当之声调。若读者不能分平仄,则不能完全欣赏与瞭解,竟与不读相去无几,遑论仿作与转译。又中国古文之句读,多依声调而决定。印欧语系之标点法,不尽能施用于中国古文。若读者不通平仄声调,则不知其文句起迄。故读古书,往往误解。大正一切藏经句读之多譌,即由于此。又汉语既演为单音语,其文法之表现,即依托于语词之次序。昔人下笔偶有违反之者,上古之文姑不论,中古以后之作,多因声调关系,如「听猿实下三声泪」之例。此种句法,虽不必仿效,然读者必须知此句若作「听猿三声实下泪」,则平仄声调不谐和。故不惜违反习惯之语词次序,以迁就声调。此种破例办法之是非利弊,别为一问题,不必于此讨论。但读此诗句之人,若不能分别平仄,则此问题,于彼绝不成问题。盖其人读「听猿实下三声泪」与「听猿三声实下涙」,皆谐和亦皆不谐和,二者俱无分别。讲授文学,而遇此类情形,真有思惟路绝,言语道断之感。此虽末节,无关本题宏旨,所以附论及之者,欲使学校教室中讲授中国文学史及词曲目录学之诸公得知今日大学高中学生,其本国语言文学之普通程度如此。诸公之殚精竭力,高谈博引,岂不徒劳耶?据此,则知平仄声之测验,应列为大学入学国文考试及格之条件,可以利用对子之方法,以实行之。

(丙)对子可以测验读书之多少及语藏之贫富。

今日学生所读中国书中,今人之著作太多,古人之著作太少。非谓今人之著作,学生不可多读。但就其所读数量言,二者之比例相差过甚,必非合理之教育,亟须矫正。若出一对子,中有专名或成语,而对者能以专名或成语对之,则此人读书之多少及语藏之贫富,可以测知。

(丁)对子可以测验思想条理。

凡上等之对子,必具正反合之三阶段。(平生不解黑智儿[一译「黑格尔」]之哲学,今论此事,不觉与其说暗合,殊可笑也。)对一对子,其词类声调皆不适当,则为不对,是为下等,不及格。即使词类声调皆合,而思想重复,如燕山外史中之「斯为美矣,岂不妙哉」之句,旧日称为合掌对者,亦为下等,不及格。因其有正,而无反也。若词类声调皆适当,即有正,又有反,是为中等,可及格。此类之对子至多,不须举例。若正及反前后二阶段之词类声调,不但能相当对,而且所表现之意义,复能互相贯通,因得综合组织,别产生一新意义。此新意义,虽不似前之正及反二阶段之意义,显着于字句之上,但确可以想像而得之,所谓言外之意是也。此类对子,既能备具第三阶段之合,即对子中最上等者。赵瓯北诗话盛称吴梅村歌行中对句之妙。其所举之例,如「南内方看起桂宫,北兵早报临瓜步」等,皆合上等对子之条件,实则不独吴诗为然,古来佳句莫不皆然。岂但诗歌,即六朝文之佳者,其篇中警策之俪句,亦莫不如是。惜阳湖当日能略窥其意,而不能畅言其理耳。凡能对上等对子者,其人之思想必通贯而有条理,决非仅知配拟字句者所能企及。故可藉之以选拔高才之士也。

昔罗马西塞罗Cicero辩论之文,为拉丁文中之冠。西土文士自古迄今,读之者何限,最近时德人始发见其文含有对偶。拉丁非单音语言,文有对偶,不易察知。故时历千载,犹有待发之覆。今言及此者,非欲助骈骊之文,增高其地位。不过藉以说明对偶确为中国语文特性之所在,而欲研究此种特性者,不得不研究由此特性所产生之对子。此义当质证于他年中国语言文学特性之研究发展以后。今日言之,徒遭流俗之讥笑。然彼等既昧于世界学术之现状,复不识汉族语文之特性,挟其十九世纪下半世纪「格义」之学,以相非难,正可譬诸白发盈颠之上阳宫女,自矜其天宝末年之时世装束,而不知天地间别有元和新样者在。亦祇得任彼等是其所是,而非其所非。吾辈固不必,且无从与之校量也。尊意以为何如?

(一九三三年七月,原载学衡第柒玖期转录自天津大公报文学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