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创造者慧思作誓愿文,取本人一生事迹,依年岁编列。其书不独研求中古思想史者,应视为重要资料,实亦古人自着年谱最早者之一。故与吾国史学之发展,殊有关系。但今日所传南岳大师着述中,颇有后人伪托之作。然则此誓愿文之真伪究何如者,是否可依据为正确史料,自为一问题。考慧思所生时代,南北朝竝立,其君主年号及州郡名称,皆交错重复,最为纠纷,不易明悉。今即取誓愿文中关于此二事者,证诸史籍,以验其真伪。真伪判定之后,就其所表现思想之特征,略加解释,或亦可供治南北朝末年思想史者之参考乎?

唐道宣续高僧传贰壹(金陵刻经处本)慧思传云:

[慧思]以齐武平之初,背此嵩阳,领徒南逝,高骛前贤,以希栖隐。初至光州,值梁孝元倾覆国乱,前路梗塞,权止大苏山。数年之间,归从如市。

寅恪案,北齐君主以武平纪年者有二。一为后主纬,即温国公。一为范阳王绍义。后主之武平在范阳王之前,且为中原统治之朝。僧传所言,系指后主之年号,自不待言。北朝齐后主武平元年当南朝陈宣帝太建二年庚寅,即西历五七〇年。南朝梁孝元帝之倾覆,在其承圣三年,当北朝齐文宣帝天保五年甲戌,即西历五五四年。二者相距已逾十五年之久,实与当时情事不符。故道宣所纪必有譌误。今慧思立誓愿文略云:

我慧思是末法八十二年,太岁在乙未十一月十一日于大魏国南豫州汝阳郡武津县生。年至四十,是末法一百二十一年,在光州开岳寺。至年四十一,是末法一百二十二年,在光州境大苏山中。

寅恪案,慧思生于北朝魏宣武帝延昌四年乙未,当南朝梁武帝天监十四年,即西历五一五年。其四十岁适值南朝梁元帝承圣三年,即西历五五四年。江陵之陷即在是岁,实与史籍符会。可知南北朝竝立,其年号岁月后先交互之间,虽以道宣之博学,犹不能无误,而此誓愿文之记载,其正确如是,则非后世僧徒所能伪造,固无容疑也。

又立誓愿文略云:

至年四十四,是末法一百二十五年,太岁戊寅,还于大苏山光州境内。唱告四方,我欲奉造金字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从正月十五日教化,至十一月十一日,于南光州光城都光城县齐光寺方得就手,报先心愿,奉造金字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一部,并造瑠璃宝函盛之。

寅恪案,魏书壹佰陆中地形志云:

光州。(原注:「治掖城。皇兴四年分青州置。延兴五年改为镇。景明元年复。」)领郡三。县十四。

又同卷云:

光州。(原注:「萧衍置。魏因之。治光城。」)领郡五。县十。

北光城郡。领县二。光城。(原注:「州治。」)乐安。

南光城郡。领县二。光城。(原注:「郡治。」)南乐安。

寅恪案,誓愿文中「南光州光城都光城县」之「都」字,自当为「郡」字传写之误。而「南」字则直贯下文之「光城郡光城县」言。盖言「南光州」者,以别于治掖城之「[北]光州」。[南]光城郡光城县者,以别于北光城郡之光城县。所以知者,以此时慧思适在大苏山中。以地望准之,南光城郡之光城县,与大苏山较近故也。夫此类行政区域,其名称至为重叠混杂。若作者非当时亲历之人,恐难有如是之正确。然则誓愿文非后世所能伪托,此又一证矣。

今据誓愿文中关于年历地理二事观之,已足证明其非伪作。此文之真伪既经判定,而文中所述志愿,即求长生治丹药一事,最为殊特。似与普通佛教宗旨矛盾。寅恪以为此类思想确为当时产物,而非后来所可伪托。请略考当日社会文化状况及天台宗学说之根据,以说明之于下。

誓愿文中如

又复发愿,我今入山忏悔一切障道重罪,经行修禅,若得成就五通神仙及六神通。

是故先作长寿仙人,藉五通力,学菩萨道。自非神仙,不得久住。为法学仙,不贪寿命。

誓于此生得大仙报。

为护法故求长命,不愿生天及余趣。愿诸贤圣佐助我,得好芝草及神丹。疗治众病除饥渴,常得经行修诸禅。愿得深山寂静处,足神丹药修此愿,藉外丹力修内丹。

以此求道誓愿力,作长寿仙见弥勒。

誓愿入山学神仙,得长命力求佛道。

等语,皆表现求长生治丹药之思想。考印度佛教末流,袭取婆罗门长生养性之术,托之龙树菩萨。如今日藏文丹珠尔第壹壹捌函中龙树所造诸论,皆是其例。

慈恩大师传贰略云:

明日到磔迦国东境,至一大城。城西道北有大庵罗林。林中有一七百岁婆罗门。及至观之,可三十许。形质魁梧,神理淹审。明中百诸论,善吠陀等书。有二侍者,各百余岁。仍就停一月,学经百论广百论。其人是龙猛弟子,亲得师承,说甚明浄。

又唐澄观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柒云:

又案,西域记唐三藏初遇龙树宗师,欲从学法。师令服药,求得长生,方能穷究。三藏自思,本欲求经,恐仙术不成,辜我夙愿。遂不学此宗,乃学法相之宗。

寅恪案,此二说皆相似,而皆不可信。然有一事可注意者,即欲学龙树之宗,必先求长生之法是也。据隋书叁肆经籍志子部医方类着录西域诸仙药方中有:

龙树菩萨药方四卷。

龙树菩萨养性方一卷。

及隋费长房历代三宝记壹壹载:

北周时,攘那跋陀罗译五明论合一卷。(寅恪案,此论虽未言何人所造,然日本石山寺有写本龙树五明论一卷,今刊入大正大藏经第贰壹卷。以隋书经籍志及丹珠尔载龙树所造论性质推之,攘那跋陀罗之译本,疑亦托名龙树所造也。)

可知南北朝末年,此类依托龙树之学说,已自天竺输入中土。慧思生值其时,自不能不受其影响。况天台创义立宗,悉依大智度论,而大智度论乃龙树之所造。龙树实为天台宗始祖。宜乎誓愿文中盛谈求长生治丹药之事也。又天台禅学其中坚之一部分,本为南北朝之小乘禅学,而此部分实与当时道家所凭借之印度禅学原是一事。故天台宗内由本体之性质,外受环境之薰习,其思想之推演变迁,遂不期而与道家神仙之学说符会。明乎此,则天台祖师栖止之名山,如武当南岳天台等,皆道家所谓神仙洞府,富于灵药,可以治丹之地,固不足为异也。总而言之,天台原始之思想,虽不以神仙为极诣,但视为学佛必经之历程。有似上引澄观华严疏钞所记龙树宗师告玄奘之语意,即先须服药,求得长生之后,方能穷究龙树之学是也。后如唐之梁肃,其学本出于天台宗之湛然所作「神仙传论」(见全唐文伍壹玖。)亦有:

予尝览葛洪所记,以为神仙之道,昭昭足征也

之言。盖梁氏宗佛陀而信神仙,尚是原始天台思想。可见南北朝末年思想界中此重公案,迄于唐之中叶犹复存在。兹因征考所及,并附论之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