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肆捌伍杂传记类东城老父传题陈鸿撰。然传文中作者自称其名凡四处。

一曰:

元和中,颍川陈鸿祖携友人出春明门。

二曰:

宿鸿祖于斋舍。

三曰:

鸿祖问开元之理乱。

四曰:

鸿祖默不敢应而去。

是此传作者之名为鸿祖,绝无疑义,而广记所以题陈鸿之故,殆由传写者习知长恨歌传撰人即太和时(新唐书伍玖艺文志子部小说类「元和」误作「贞元」。)主客郎中字大亮之陈鸿姓名,遂致譌耳。全唐文陆壹贰收陈鸿文共三篇,而长恨歌传馆臣以其言近猥琐妄诞,故不见录。其卷柒贰拾复别收陈鸿祖文,止一篇,即此传是也。近日学人有考证此传者,亦袭旧误,混陈鸿与陈鸿祖为一人。(寅恪案,陈鸿为贞元二十一年乙酉进士,见徐松登科记考壹伍。陈鸿大统纪序自言「贞元丁酉岁登太常第」。其丁酉乃乙酉之譌写,非丁卯丁丑之误文也。徐氏考订甚精,兹不具述。)且云:

清修全唐文,录鸿文三篇,而此二篇(指此传及长恨歌传)不收。

盖偶尔失检,未足为病也。至鸿祖始末,全唐文小传仅言其为颍川人,亦即出于此传「元和中颍川陈鸿祖携友人出春明门」之语,然则其他无考,从可知矣。兹于传文不欲多所论证,惟略诠释其中三事如下:

(一)传文云:

老人岁时伏腊得归休。行都市间,见有卖白衫白叠布,行邻比鄽间,有人禳病,法用皂布一匹,持重价不克致,竟以幞头罗代之。近者老人扶杖出门,阅街衢中,东西南北视之,见白衫者不满百,岂天下之人皆执兵乎?

寅恪案,老人意谓昔时兵少,而今日兵多。盖平民衣白,而兵士衣皂故也。据旧唐书肆伍舆服志(参旧唐书壹贰礼乐志、新唐书贰肆车服志)云:

[隋大业]六年,复诏从驾涉远者,文武官等皆戎衣。贵贱异等,杂用五色。五品以上,通着紫袍,六品以下,兼用绯绿。胥吏以青,庶人以白,屠商以皂,士卒以黄。武德初,因隋旧制。

是唐初庶人衣白,士卒衣黄也。然通典壹陆玖刑典守正条载潘好礼纂徐有功事迹中丘神鼎案有

黑袄子即是武夫之衣。

等语,其下文「黑袄」亦作「皂袄」或「皂衣」,是武则天时士卒已衣皂矣。唐会要柒贰军杂录云:

广德二年三月,禁王公百吏家及百姓着皂衫及压耳帽子,异诸军官健也。

开成元年正月勅:坊市百姓,甚多着绯皂开后袄子,假托军司。自今已后,宜令禁断。

斯又唐中叶后士卒衣皂之明证也。又唐语林柒补遗云:

唐末士人之衣尚黑,故有紫绿,有黑紫。迨兵起,士庶之衣具皂。此其谶也。

王谠此条所录属于唐末范围,虽与东城老父之时代先后不同,然其以皂色为兵起之谶,固兵卒衣皂之一旁证也。

至唐玄宗末及宪宗初之兵额,则据旧唐书壹肆宪宗纪上元和二年十二月己卯史官李吉甫撰元和国计簿条(参新唐书伍贰食货志末及通鉴贰叁柒元和二年末条)云:

比量天宝供税之户,则四分有一。天下兵戎仰给县官者八十三万。然人比量天宝士马,则三分加一。率以两户资一兵。

又据旧唐书壹柒下文宗纪开成二年正月庚寅户部侍郎判度支王彦威进所撰供军图略序(参旧唐书壹伍柒、新唐书壹陆肆王彦威传)曰:

至德、乾元之后,迄于贞元、元和之际,天下有观察者十,节度二十有九,防御者四,经略者三。掎角之师,犬牙相制,大都通邑,无不有兵。约计中外兵额至八十余万。长庆户口凡三百三十五万,而兵额又约九十九万。通计三户资奉一兵。

此李赵公王靖公所举统计之数,可与老人之言参证者也。

(二)传文又云:

开元十二年,诏三省侍郎有缺,先求曾任刺史者。郎官缺,先求曾任县令者。及老人见四十三省郎吏,有理刑才名,大者出刺郡,小者镇县。自老人居大道旁,往往有郡太守休马于此,皆惨然,不乐朝廷沙汰使治郡。

寅恪案,「三省」谓尚书门下省及中书省也。此为唐代官制,人所习知,无待释证。所可注意者,为「四十三省郎吏」一辞。夫唐代之无四十三省,固不必论。考玉台新咏壹古乐府诗六首之一「日出东南隅行」一作「陌上桑」云:

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古乐府诗所云「专城」,即任地方长吏之义,亦即老人所言「大者出刺郡」及「郡太守」之谓。此为唐人文中习惯用语,如孙光宪北梦琐言玖李氏女条引刘山甫金溪闲谈略云:

唐广明中,黄巢犯阙,大驾幸蜀。有西班李将军女,奔波随人,迤逦达兴元。骨肉分散,无所依托。适值凤翔奏将军董司马者,乃诲其门阀,以身托之,得至于蜀。寻访亲眷,知在行朝。始谓董生曰:人各有偶,难为偕老,请自此辞。董生惊愕,遂下其山矣。

此所谓「下山」,乃用玉台新咏壹古诗八首之一,「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之句。故「下山」谓「逢故夫」也。唐人作品中,其例颇多,不暇详举。凡属此类,皆用人所共知之诗句或成语,留取其前部分,而省略其后部分。唐人所谓歇后诗体,颇疑实与此有关。检新唐书壹捌叁郑綮传(参旧唐书壹柒玖郑綮传,通鉴贰伍玖唐纪昭宗干宁元年二月条及考异。并北梦琐言柒郑綮相诗条及唐诗纪事郑綮条。)云:

大顺后,王政微。綮每以诗谣托讽。中人有诵之天子前者。昭宗意其有所蕴未尽,因有司上班簿,遂署其侧曰:可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綮本善诗,其语多俳谐,故使落调,世共号郑五歇后体。至是,省史走其家上谒。綮笑曰:诸君误矣。人皆不识字,宰相亦不及我。史言不妄。俄闻制诏下,叹曰:万一然,笑杀天下人。既视事,宗戚诣庆。搔首曰:歇后郑五作宰相,事可知矣。

寅恪案,郑五作「歇后体」诗,「故使落调」(旧唐书作「故落格调」)。胡三省注通鉴,释「歇后」之意云:「歇后者,敍所以为诗,而歇后语不发。」故梅磵之意,谓所歇落者乃语辞,与两唐书称所歇落者为「格调」有异也。全唐诗第贰贰函载郑綮诗三首,皆为通常诗体。谐谑类贰复载綮诗两题,一出旧唐书,一出北梦琐言。虽是俳词,然亦未能确切证明「落调」之说。今姑以意揣之,无论所歇落者为格调,抑或语辞,但必是与上文高低相反,或密切联系,前者乃两唐书格调之说,后者乃通鉴胡注语辞之释。学者当两存之,以待详考。兹有可注意者,即此歇后诗体流行以前,社会一般文字中,必有仅举语辞之上半,而待读者解悟其未发之下半者。若此说不谬,东城老父传之「四十」,北梦琐言之「下其山」,皆其例证也。然则「四十三省郎吏」一词,实后来歇后体之先驱。蕴武因得利用当日文字固有之习惯以托讽,而昭宗亦据以疑其有所蕴蓄未尽也。寅恪昔岁读郑传,未能通解。今以暇日补证旧稿,遂附录子京之文并着鄙说于此。以求通人之教正。一时臆度所及,殊不敢自信。惭老学之无成,忆宿疑之犹在,残年废疾,益深烛武师丹之感矣。

(三)传文末结语云:

[老人]复言曰:上皇北臣穹庐,东臣鸡林,南臣滇池,西臣昆夷。三岁一来会,朝觐之礼容,临照之恩泽,衣之锦絮,饲之酒食,使展事而去。都中无留外国宾。今北胡与京师杂处,娶妻生子,长安中少年有胡心矣。吾子视首饰??服之制,不与向同,得非物妖乎?鸿祖默不敢应而去。

寅恪案,新唐书壹柒拾王锷传云:

德宗擢为鸿胪少卿。先是,天宝末,西域朝贡酋长及安西、北庭校吏岁集京师者数千人,陇右既陷,不得归,皆仰禀鸿胪礼宾,月四万缗,凡四十年,名田养子孙如编民。至是,锷悉藉名王以下无虑四千人,畜马二千,奏皆停给。宰相李泌尽以隶左右神策军,以酋长署牙将,岁省五十万缗。帝嘉其公,擢容管经略使。

通鉴贰叁贰贞元三年七月条云:

初,河、陇既没于吐蕃,自天宝以来,安西、北庭奏事及西域使人在长安者,归路既绝,人马皆仰给于鸿胪礼宾。委府县供之,于度支受直。度支不时付直,长安市肆不胜其弊。李泌知胡客留长安久者,或四十余年,皆有妻子,买田宅,举质取利,安居不欲归。命检括胡客有田宅者,停其给。凡得四千人,将停其给。胡客皆诣政府诉之,泌曰:此皆从来宰相之过,岂有外国朝贡使者留京师数十年,不听归乎?今当假道于回纥,或自海道,各遣归国。有不愿归,当于鸿胪自陈,授以职位,给俸禄,为唐臣。人生当乘时展用,岂可终身客死邪?于是胡客无一人愿归者。泌皆分隶神策两军,王子、使者为散兵马使或押牙,余皆为卒,禁旅益壮。鸿胪所给胡客才十余人,岁省度支钱五十万缗。市人皆喜。

寅恪案,通鉴此条取自李繁邺侯家传,与新唐书王锷传所纪实为一事,共出一源。不过归美泌锷二书各有不同而已。

又白氏长庆集肆新乐府西凉伎前段云:

西凉伎,假面胡人假师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紫髯深目两胡儿,鼓舞跳梁前致辞。应似凉州未陷日,安西都护进来时。须臾云得新消息,安西路绝归不得。泣向师子涕双垂,凉州陷没知不知。师子回头向西望,哀吼一声观者悲。贞元边将爱此曲,醉坐笑看看不足。享宾犒士宴监军,师子胡儿长在目。

寅恪案,当日西北胡人路绝思归之悲苦,形于伎乐,盛行一时既如此,则西北胡人留滞不得归者,其为数之众可以推知也。故贞元、元和之时长安胡服之流行,必与胡人侨寓者之众多有关。若白氏长庆集肆新乐府时世妆所云「斜红不晕赭面状」及「元和妆梳君记取,髻椎面赭非华风」之赭面,则疑受吐蕃影响(参旧唐书壹玖陆上、新唐书贰壹陆上吐蕃传、唐会要玖柒吐蕃条。敦煌写本于阗国记亦目吐蕃为赤面国,俱可证也。)而与西域胡人无关也。至老人所谓北胡,名义虽指回纥言,实际则为西域胡人。盖回纥盛时中亚贾胡往往藉其名义,以牟利于中国,如旧唐书壹贰柒张光晟传(参通鉴贰贰陆建中元年八月条)云:

大历末,迁单于都护、兼御史中丞、振武军使。代宗密谓之曰:北蕃纵横日久,当思所御之计。光晟既受命,至镇,威令甚行。建中元年,回纥突董梅禄领众并杂种胡等自京师还国,舆载金帛,相属于道。光晟讶其装橐颇多,潜令驿吏以长锥刺之,则皆辇归所诱致京师妇人也。

新唐书贰壹柒上回鹘传云:

始,回鹘至中国,常参以九姓胡,往往留京师,至千人,居赀殖产甚厚。

据旧唐书张光晟传,代宗谓回纥为北蕃,北蕃即老人所谓北胡也。据新唐书回鹘传,回鹘至中国,常参以九姓胡,殖产甚厚。其所谓九姓胡,即唐会要玖玖康国条(新唐书贰贰壹下西域传康国传即采用会要之文,而误会其意,至改匈奴为突厥,甚可笑。读者可比较两书观之,兹不备引。)所云:

康国,本康居之苗裔也。其王本姓温氏。其人土著,役属于突厥。先居祁连之北昭武城,为匈奴所破。南依葱岭,遂有其地。支庶强盛,分王邻国,皆以昭武为姓氏,不忘本也。

及新唐书贰贰壹下西域传康国传所云:

枝庶分王,曰安,曰曹,曰石,曰米,曰何,曰火寻,曰戊地,曰史,世谓九姓,皆氏昭武。

之昭武九姓胡,其人本以善贾着称。既得依籍回纥之荫护,侨居长安,殖产业而长子孙。故于长安风俗服装之渐染胡化,实大有关系也。又传文老人所言其他史事俱不甚难解,故仅取此三事略为释证之如此。

(原刊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