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炎驾崩后,谥号终于确定了下来。
在几位重臣的商讨下,最终礼部给出的谥号为武皇帝。
武皇帝这个谥号倒也和上官炎比较匹配。
毕竟在大燕上官炎的统治下,组织客服多次对外族的战斗。
均取得了不小的战果。
虽然说在晚年的时候,北方五族有蠢蠢欲动的趋势。
可是在上官炎的时候,终究没有闹出什么大乱子。
所以武皇帝这个谥号也算是实至名归。
然而在确定庙号的时候却是有了一些小插曲。
按理说既然上官炎的谥号为武皇帝。
那么庙号自然也顺理成章的为武宗。
这个庙号对于上官炎来说,可以说是比较恰当。
可是偏偏有人为了在新皇面前立功表现。
提出,上官炎在对北方五族的作战中,取得了不少不少战绩,获得了不少领地。
虽然称不上祖,但是称太或者世宗错错有余。
对于这名突然蹦出来的御史,作为如今的御史中丞蔡伯安大吃一惊。
按理说,蔡伯安和武帝上官炎有着这么多年君臣的情义。
如今有人希望能给上官炎的庙号提升规格,上官炎不应该出来阻止。
甚至对于这名御史提出的建议,应该默认。
可是蔡伯安知道,庙号这种东西可不是玩笑。
若是真的胡乱定下,上官炎算是在后世的史书里面出名了。
况且,庙号这种东西,向来是礼部牵头。
作为御史台,顶多对礼部提出的不合理的意见进行驳斥。
哪有自己直接站出来阿谀奉承的。
对于这种风气,蔡伯安绝不允许。
在这两个双重因素考虑下,蔡伯安毅然决定站出来阻止此事。
在大朝会之上,杨公公和以往一般,进行朝会流程的控制。
显然新皇的登基,并没有影响到这位大内总管的地位。
作为外人,自然是觉得杨公公手段高明,能够同时赢得两位君主的信任。
可是这其中的苦只有杨公公自己知道。
如今执掌六宫甚至是整个洛阳皇宫的那位皇后可不是好相与的。
杨公公甚至若是自己失势,那么自己的一切都保不住。
于是杨公公狠心的将自己的钱财都献给了如今的国丈左充。
拿了杨公公钱的左充自然在左南风面前将杨公公一顿猛夸。
左南风自然知道其中的前因后果。
对于钱财,如今已经掌握大权的左南风自然不在乎。
左南风要的是杨公公的态度。
而杨公公的这番行为,终究还是取悦了左南风。
况且一个大内总管也不是那么容易重新选择呢,于是杨公公便被留了下来。
在大朝会上,杨公公尽可能的谨慎。
而且随时注意着场上的情况。
毕竟这么多年的经验在这里,对于随时可能发生的状况。
杨公公要为这名初上任的主子挡下不少东西。
然而杨公公终究是想多了。
如今坐在皇位之上的上官直对于群臣说什么根本不在乎。
或者说,这些大臣们扯东扯西的样子,上官直根本不懂。
大朝会开始,如今名义上文官之首的尚书左仆射房文焕领着大臣们商议着一项又一项的事情。
看着尚书左仆射房文焕隐隐约约已经有了掌控全局的气势,跟在后面的崔桢是气的牙痒痒。
本以为自己能够在尚书左仆射房文焕告老还乡以后,顺利上位。
可是没想到,尚书左仆射房文焕居然被选为了顾命大臣。
在如此情形下,想要尚书左仆射房文焕主动辞官回乡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几乎是不可能。
想到自己还要一直被尚书左仆射房文焕一直压制,崔桢连朝会的内容都不关心了。
一心想着到底怎么样才能改变这种局面。
如今一心一意处理朝廷大事的尚书左仆射房文焕哪里知道自己的搭档尚书右仆射崔桢居然在想着怎么扳倒自己。
大朝会进行的非常顺利,只是到了最后一项确定武帝上官炎的庙号时,出现了明显的分歧。
吵到最后,便是分成了两派。
武宗和世宗。
其实在尚书左仆射房文焕看来,这两个庙号的差距对于上官炎来说,差别并不大。
多年君臣一场,尚书左仆射房文焕自然也希望上官炎能够得到一个中肯的评价。
而不被后世所误解。
在房文焕看来,恐怕武宗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然而让房文焕没有想到的是,支持世宗的大臣们居然能够和武宗达到分庭抗礼的程度。
如此一来,事情就变得麻烦了。
就在双方吵的不可开交的时候。
国舅王凯忽然站了出来说道:“既然大家都争不出个所以然来,不如等到诸王进京以后,再商议。”
听到王凯的这番话,整个大殿内瞬间安静了下来。
安静到,可以清晰地听到周围人的呼吸。
要知道,朝堂上的这些人,无论立场、品行如何,那都是在宦海之中沉浮多年的老狐狸。
一句话,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读出不同的意思。
可是国舅的这番话,着实让在场的众人不理解了。
之前那些诸王可是吵着要回来。
作为皇帝的亲舅舅,理论上,王凯应该完全站在新皇上官直这边。
对于诸王进京这种事情,那是提都不能提。
可是如今王凯不仅提了,还给诸王进京提供了一个新的由头。
而在一些大臣心中,看着王凯,心里却是暗道:“难道新皇想要借此机会,将诸王囚禁在洛阳城中?”
可以说,王凯的一番话,引起了诸位大臣的无尽遐想。
反正诸王进京也就在近期了,看看这些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也好。
想到这儿,尚书左仆射房文焕在和几位亲信交流过眼神以后,便默认同意了下来。
而大朝会结束以后,大朝会发生的种种,都迅速的传遍了大燕。
这些消息的威力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甚至在传到一些已经在前往洛阳路上的往耳中,硬生生的让有些人的前进队伍停了下来。
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
上官炎子女封的八王。
有四王选择继续向洛阳城进发,而剩余的四王则是以身体不适为缘由,派自己的亲信,代表自己前往洛阳吊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