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海瑞还非常敢于向权贵开炮。既然在浙江这个地方当官,当然就要找当地最炙手可热的人物下手。浙江官场上,胡宗宪既搭上了严嵩的线,又屡立战功,显然是一方官场巨星,他的门生故吏更是遍布浙江、福建、广东的军政两界,人脉垄断东南沿海。有这样的权势背景,他的家人当然也是非常骄横,海瑞就挑中了他下手。有一次胡宗宪的儿子锦衣千户胡桂奇路过淳安,因为驿站的小吏接待不周,触怒了他,他竟然将驿吏倒悬起来挂在门上!这就是给海青天输送炮弹了。海瑞说:“胡公曾经有过明令,驿站不许太过铺张。此人如此招摇,必非胡公子,是个冒牌货!”立即将其逮捕,搜出来数千两银子,全部充公,并且把人绑送胡宗宪。胡宗宪哑巴吃黄连,只好不了了之。可见,海瑞不是那种无差别扫射的愣头青,他的斗争其实是很有策略的。

不过胡宗宪还算是很有底线的人,鄢懋卿就不好对付了。不久鄢懋卿亲自路过淳安,出现了胡桂奇一样的情况,嫌接待太差。谁知海瑞答复他说这县城太小,容不下您鄢大人的车马(您想要厚待还是请别处去吧)。鄢懋卿气得直咬牙,但久闻海瑞大名,不便发作,只得含恨而去,暗中嘱咐巡盐御史袁淳调查海瑞和另一位不谄媚自己的地方官慈溪(今浙江宁波慈溪县)知县霍与瑕。袁淳找到海瑞、霍与瑕在盐政方面的一些纰漏,上奏朝廷将他们贬官处理。海瑞当时己经提拔为嘉兴府(今浙江嘉兴)通判(市委秘书长,正六品),因此被贬为兴国州(今湖北黄石阳新县)判官(州是比府低一级的市,所以秘书长称判官不称通判,从七品)。但这帮贪官没有料到的是,这反而帮了海瑞一把。首先,因为不谄媚上司而被论罪贬官,这本身己经足以引起舆论同情。其次,与海瑞一起遭殃的霍与瑕还不是一般人,而是礼部尚书霍韬之子。霍韬是在“大礼议”之中站明世宗、张璁一队而得宠的,在朝廷也算是个焦点人物,他的儿子受到如此不公正待遇,这事儿很快就会传得满城风雨。不过恰如杨廷和的儿子杨慎仕途受限一样,霍韬的儿子在仕途上也很难取得太大成就,真正因这场风波火了的恰恰是海瑞。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二月,当了好几年州判之后,海瑞终于迎来了仕途最重大的一次转折——还不是严嵩倒台,而是陆光祖就任吏部文选郎中,执掌全国的文官任免。陆光祖是晚明最著名的吏部官,历任验封、考功、文选等多个吏部清吏司的郎中,后又历经太常少卿、太常寺卿、大理寺卿、工部侍郎、南京工部尚书、南京刑部尚书、南京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最终回到北京任吏部尚书直至退休。陆光祖长期掌管人事,栽培了晚明许多重臣,同时又敢于坚持原则,在历史上以封还明神宗违规让赵志皋、张位入阁的特旨著称,被誉为晚明名臣。陆光祖早闻海瑞大名,当了文选郎中第一件事就是将海瑞提拔为户部主事。

六部主事是京官的骨干,主要作为二甲进士的初授官,三甲进士一般都很难得授,海瑞一个受到排挤打压的举人,由从七品州判官突然提拔为正六品主事,岂非天恩浩**?然而,正如杨继盛一年受四次提拔,于是思报国恩,毅然出劾首相严嵩一样,海瑞也要干点比弹劾严嵩更惊天动地的大事,那还能是啥?只能是把矛头直接对准皇帝咯。

海瑞到了京城,先去户部报到,然后不是急着去钱粮胡同(户部衙门)的新办公室上班,而是到刑部大牢的后街买了一口棺材,然后把家人托付给友人,到通政司递交了他精心撰写了许久的《治安疏》。时值世宗朝末,不少廷臣因为上疏言事遭到拷打至死,言论己经趋于闭塞,而明世宗刚刚驱逐了严氏奸党,朝野上下确实非常高兴,一时称颂奏疏不断,突然冒出这么一篇对明世宗直接进行强烈抨击的文章,显得相当刺眼。

那么这篇被誉为“直言天下第一事疏”的《治安疏》是怎么批判明世宗的呢?

海瑞先为痛骂作点铺垫,说汉文帝(刘恒)被认为是一代圣君,贾谊仍要痛哭流涕地劝谏——所以我今天不把你骂够怎么好意思?接着就火力全开:

其实陛下的天资英断比汉文帝强多了,但却搞成今天这个样子,“天下人不直陛下久矣!大家早就不爽你啦!严嵩虽然被罢免,但他被罢免之前风气己经很差了,现在就算罢免严嵩也就那样,有什么好得意的?其实要当个圣明君主有多难?不说尧、舜、禹、汤、周文王、周武王,也不说汉文帝了,就说接下来的榜样,汉宣帝(刘询)的励精图治、汉光武帝(刘秀)的开明大度、唐太宗(李世民)的英武无敌、唐宪宗(李纯)的志平僭乱、宋仁宗(赵祯)的宽厚仁恕,你哪怕做到一样都堪称贤君——但你就有本事一样都做不到啊!你干的坏事很多,最坏的就是宠幸道士,这事儿不但造成了朝政腐败,关键暴露智商啊!你以陶仲文为师学长生之术,现在他自己都死了你还信?这么多年你搜刮民财来宠幸道士,百姓都说“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你这己经不是丢自己的脸,所有臣工的脸都被你丢尽了,你到底能不能幡然悔悟,做个好皇帝,置身于尧、舜、禹、汤之列,好让我们也置身于皋、夔、伊、傅(尧、舜、禹、汤麾下的贤臣)之列,洗雪耻辱啊?

客观地说,海瑞这篇《治安疏》己经不是一般的言事疏,而是**裸的人身攻击,而且完全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教训姿态,其实我们很容易从中发现中小学家长的惯用套路。

海瑞教训明世宗的套路 中小学家长训孩子的套路

至于“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把“嘉靖”说成“家净”,对此我想我有责任提醒学龄儿童家长:教育孩子,可以严厉甚至可以粗暴,但切记像这样尖酸。而且海瑞还暗插了一个(但不仅限于一个)相当刻薄的钉子——他很奇怪地把唐宪宗也列在古代明君的行列。唐宪宗在历史上主要事迹有二:一是抑制了藩镇势力,唐代最大的弊政就是藩镇节度之祸,宪宗朝己经隐然有藩镇割据的态势,唐宪宗果断镇压,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藩镇节度使的恶性发展;二是崇信佛道,搞过奉迎佛骨的荒唐事,晚年又吃道士炼制的金丹而死。唐宪宗应该说有一定的作为,但放在这里作为明君的代表和尧舜禹汤、汉文帝、唐太宗、宋仁宗并列就很突兀了。其实海瑞这样写是一种相当狠辣刻薄的笔法。首先,明世宗以藩王入继大统,这也是早年“大礼议”的核心话题,他对“藩镇”、“藩王”这些字眼是很忌讳的,海瑞却很牵强地拿个镇压藩镇的唐宪宗出来说事。其次,唐宪宗崇信佛道,历史名声并不好,海瑞故意把唐宪宗和那些多贤君放在一起,其实就是让明世宗看看:如果把你这种人跟小明、小华放在一起显得多么刺眼。更可怕的是,唐宪宗是吃道士炼制的“长生药”暴毙的,明世宗也整天吃这类玩意儿,又迷信,在这方面对“唐宪宗”这个字眼的忌讳更胜其它,海瑞故意插个唐宪宗,您说阴损到了什么程度?

明世宗看了气得把奏本狠狠扔在地上用脚猛踩,大喊:“快去把这人抓住,别让他跑了!司礼监掌印太监黄锦在旁答道:“此人素有痴名,听说上疏时自知必死,先去买了一口棺材,诀别了家人,遣散了仆僮,自己坐在朝堂待罪,不会跑的。”明世宗听了不禁默然,过了一会儿又取出奏疏读了一遍,一天读了好几遍,到后来竟然感动起来,留着读了几个月。最后,明世宗感叹道:“此人可与比干相比,但朕可不是商纣王。”之后明世宗的心情很差,身体也越来越虚弱,自感大限将至,召首相徐阶来商议禅位给儿子的事。这时他突然又很奇怪地将海瑞逮入诏狱,追宄是谁主使海瑞发表了这么耸动的一篇奏疏。不久,海瑞被移送司法,判处了死刑。但死刑判决呈送给皇帝勾决时,明世宗又迟迟不批准。户部司务(从九品)何以尚判断明世宗其实并无要杀海瑞的意思,于是上疏请释放海瑞。明世宗却又勃然大怒,命锦衣卫将何以尚杖责一百,逮入诏狱,日夜拷打审问。徐阶也极力营救海瑞,明世宗依然不肯放人。两个月后,明世宗驾崩,裕王朱载屋继位,史称明穆宗,年号隆庆。海瑞和何以尚才双双获释。

明世宗是在晚上驾崩的,当夜宫外还不知道,但诏狱里有些人己经得到消息。关押海瑞的牢头消息很灵通,认为新帝没准儿会重用海瑞,于是请海瑞吃了顿好的。海瑞以为这是死牢的惯例,送你一程最后吃顿好的,于是开怀畅饮,大吃大喝。牢头悄悄告诉他:“刚才皇上驾崩了,先生马上就要出去重用了。”海瑞一惊:“消息可信吗?”随即嚎啕恸哭,一直哭到把刚才吃的东西都呕出来,又哭倒在地,一夜都没停。

可见,明世宗和海瑞其实是惺惺相惜的。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海瑞抱定必死之心,只求以一封直谏名垂青史,所以言无不尽(甚至有些过分)。明世宗亦知大限将至,看了这封奏疏虽然一时有气,但他毕竟是皇帝,感叹这么多年来与臣工们隔绝,没有听到真话,也深知大明王朝己经被带到了一个盲人瞎马的边缘,非常危险,亟需一柄海瑞式的利剑来刺破厚重的黑幕。

明穆宗登基后,海瑞官复原职,不久改为兵部主事,依次提升为尚宝丞、大理寺丞、南京通政使、通政使。隆庆三年(1569年),海瑞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管辖范围包括应天府(今江苏南京)、松江府(今上海市)、苏州府(今江苏苏州)等最为富庶之地。很多贪官污吏知道名震天下的“海青天”要来,竟然吓得主动辞职。一些有钱有势的人本来建造了大红门,觉得太高调容易被海瑞盯上,主动把门刷黑,免得引起注意。江南织造业发达,内廷直接派出一些太监来监察织造行业,称织造中官,这些人本来在江南繁华之地作威作福,听说海瑞要来,也都减少了舆从,收敛行为。

所以说,一个著名的清官执政一方,能够净化当地的风气,这就是一个清官最大的效用。当然,有些人宣扬“贪官能吏论”“清官无用论”则是非此即彼了。清官不但能净化风气,理政治国往往也有很一套。道理很简单,市场本身能够合理配置资源,官员只需要维持正当的市场秩序,看不见的手自然会让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经济就能健康发展。恰恰是贪官污吏出于私利目的,管不住看得见的手,才会作出一些有损公共秩序、不利于市场健康发展的行为。后世有些人说到“清官无用论”就特别爱拿海瑞说事儿,认为海瑞就是个愣头青,不会“做人”的家伙自然也不会“做事”,一辈子只会得罪人,没什么“政绩”。其实海瑞在应天巡抚任上政绩相当卓著,《明史》称其“锐意革兴”,并且主持了疏浚吴淞、白茆等通江达海的大型工程,既兴建了水利,又促进了水运。超强的大型工程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堪称是中华民族的种族天赋,但明朝末年的基建能力却急剧萎缩,海瑞到任前数十年,江南水网的重要水利航运设施都几近瘫痪。原因无它,贪官污吏的层层盘剥腐蚀了社会的根基,贪官们把钱捞完,哪里还顾得上给老百姓修工程?

事实上,我们还可以从更宏观的历史角度来看待海瑞的重大功绩。穆宗朝虽然很短,前后只有七年,却是人类贸易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页。由于世宗朝后期胡宗宪、俞大猷、戚继光等大力征缴海盗(倭寇)取得成效,官兵捣毁了海盗散布在中国、日本、越南、马六甲等许多地区的基地,断绝了海盗短时间内再生的源头,海上贸易秩序基本恢复。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朝廷宣布终止世宗朝执行了数十年的海禁,全面开放海上贸易,允许国内外船队自由进出中国海域(以前只要非官方船队都会被疑为海盗,民间海贸几近扼杀),史称“隆庆开海”。中华民族的另一个种族天赋——贸易又爆发出来,“中国制造”是比潘多拉厉害百倍的恶魔,中国人的船队如同天女散花,瞬间遍布五洋四海,中国创造的丝绸、茶叶、瓷器、铁器突然就堆满了北欧甚至美洲的市场,连墨西哥这种尚未完全开发的地区都出现了中国理发匠——因为据说在维达?沙宣之前,财大气粗的中国商船老板只信任来自苏州府昆山县的发型师。“隆庆开海”又恰逢日本和南美这两个大银矿开发的历史机遇,全世界的贵金属如百川归海,疾速汇流到中国。短短半个世纪,中国就从一个贵金属匮乏地区变成金银集中地。根据多伦多大学弗兰克教授所著《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的东方》,自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至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77年间,全球2/3的国际贸易与中国有关,约有3.53亿两白银通过国际贸易流入中国,约占全球白银总量的1/3(弗兰克后又以论文形式将此数据修正为5亿两、占全球总量的1/2)。弗兰克惊呼隆庆、万历年间的中国简直就是一台“银泵”依我看还是一台大涵道比多连杆传动涡轮増压湍流泵!

那么在经济贸易方面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应该归功于谁?首先当然还是胡宗宪、俞大猷、戚继光他们扫平海盗,才能奠定正常贸易的环境。其次则要好好想一想谁是贸易的主体,海量的丝绸、茶叶、瓷器、铁器从何而来?答案是——海瑞。

没有开玩笑,真的是海瑞。当时的江南是世界上生产力最发达的地区,行销世界的“中国制造”大部分产自此地。海瑞踏着这个历史节点上任应天巡抚,掌舵这个“银泵”的核心转子部件,一手开启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史诗征程,您说他的理政治国能力难道不是史诗级的?

说到底,海瑞这种治国能力根源不在于聪明,还是在于他的一身正气。持身正,才会做正事,才能做好正事。如果他是个贪官,一头扎进江南水乡的花花世界,就嗅着遍地的铜臭找地方吞钱去了,谁还来管你什么隆庆开海、中国银泵?老子的钱袋子才是银泵。不过明世宗先将海瑞投入死牢,再让明穆宗放出来,倒未必是有这么长远的目光。事实上,明世宗如此煞费苦心地重用海瑞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这事只有海瑞来做效果最好,那就是打击徐阶的贪腐行为。

徐阶铲除严嵩奸党,匡救了很多被害的忠良,政治上也颇有建树,称得上一代名相。但徐阶也有一定的贪腐行迹,其实明世宗也很看不惯。但考虑到徐阶刚刚铲除了严氏奸党,功劳卓著,又怎好意思立马打击他?即将登基的明穆宗就更没有底气去动徐阶这位前朝元老了。至于朝臣,徐阶一直致力于匡救被严嵩迫害的朝臣,活下来的大多对徐阶感恩戴德。最可怕是御史言官这个群体,他们本应该是匡扶正义的主力,但大多遭严嵩打击,正是徐阶救了他们,就更别指望他们去主动攻击徐阶了。想来想去,只有一个人合适,就是海瑞。其实海瑞也不是没被徐阶救过,上《治安疏》后海瑞被论死,徐阶出了很大的力去救。当然也有不少人认为徐阶这是故作姿态,知道海瑞此疏必能名垂青史,所以故意救一救,为自己博取清誉。但无论如何,他是认真救过海瑞的。但也只有海瑞,管你是谁,有不良行径暴露在我面前都不会手软!

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徐阶以少师、柱国、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嘉靖三十六年火灾,奉天、华盖、谨身三殿被烧毁,重建后更名为皇极、中极、建极三殿,相应的大学士头衔也随之更名)退休。徐阶本也不算大清官,回到松江(今上海市)老家,更是过上了享乐奢靡的生活。徐阶的家族非常兴旺,其弟徐陟也是进士,官至南京刑部侍郎。徐阶有三个儿子:徐墦、徐琨、徐瑛,虽然都没考中进士,但以荫官出身,分别官至太常卿、尚宝卿,徐阶退休后也都挂着虚衔回家奉养父母。徐阶家族在松江大肆兼并田产,据说最高达到二十四万亩,是严嵩的十几倍!这些田产有一些是合法购买的,但也有不少是强夺民产。而且徐家仗着势力,在松江强买强卖,欺行霸市的勾当也干了不少,渐渐成了松江一大土豪恶霸,甚至一些小土豪都被徐家逼得远走他乡。至于地方官,也都被徐家欺负得抬不起头来。尤其是徐家少公子徐瑛,年轻骄纵,只要他出行,江南的士大夫都得尽心款待,稍不如意就要遭徐瑛折辱打骂,苦不堪言。

面对徐家种种霸行,朝廷就没点反应?当然有,大明到了穆宗朝,早己是法治社会,朝廷是这样做的:

当朝首相李春芳在他的一部名著中写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有一位老干部年幼的私生子在民间为非作歹,鱼肉百姓,地方小官都必须尽心款待,稍不如意就要遭私生子折辱打骂,苦不堪言。这时一位天不怕地不怕的大英雄从诏狱里放了出来,他虽然与老干部恩深义重,但正义在胸中,还是踏着五彩祥云,一路斩妖除魔,来到这个水深火热的地方,联合另一位近臣收伏了这个小魔头,一方官民无不拍手称快。坦诚地讲,李春芳能做的就只有这么多了,而且他这部名著就是《西游记》(也有一些考证认为是吴承恩所著),这么正义一个故事还要精心伪装成:太上老君年幼的私生子红孩儿在人间为非作歹,鱼肉百姓,山神土地都必须尽心款待,稍不如意就要遭红孩儿折辱打骂,苦不堪言。这时一位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从五行山下放了出来,他虽然与太上老君恩深义重,但正义在胸中,还是踏着五彩祥云,一路斩妖除魔,来到号山枯松涧火云洞,联合观音菩萨收伏了这个小魔头,一方人神无不拍手称快。

没错,徐家这种情况连当朝首相也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对抗”就更别指望地方官保护百姓不受红孩儿——对不起我是说徐公子欺凌了——他们自己还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呢。万幸这个故事中的孙悟空是有原型的,就是我们的海瑞。海瑞上任应天巡抚,一大举措便是力摧豪强,匡扶贫弱,将很多富户强夺的民田夺还。那么面对徐家这个大土豪,海瑞会怎么做呢?本来徐家判断海瑞不会对他们下手,因为徐阶对海瑞恩深义重,而且海瑞刚出狱时也确实帮过徐阶。当时排名第四的大学士高拱急于夺权,指使御史齐康弹劾徐阶。海瑞立即站出来保护徐阶,说徐阶诚然畏威保位,失于匡扶救世,但执政以来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齐康完全就是高拱的鹰犬,他们才应该受到惩处。结果高拱反而被罢免,徐家上下都兴奋异常,认定这是徐阶当时力救海瑞获得的回报。但他们显然还不够了解海瑞的脑回路,海瑞这样做完全是出于一片公心,并不表示他就成了徐阶的人,徐阶有问题时他照样会毫不手软地猛攻。一个清正廉明的人,对事不对人,作奸犯科就要打击,无论你是谁。只有贪官污吏才会对人不对事,认为“自己人”就应该毫无原则的包庇。

海瑞强硬夺回徐家霸占的民田,还准备上奏朝廷弹劾徐阶。徐阶大怒,指使亲近他的御史言官阻断海瑞弹劾他的言路,甚至反攻海瑞。但海瑞绕开了所有的御史言官,通过镇守太监直接向皇帝汇报了徐阶家族的过错。最终,朝廷判处徐墦、徐琨流放充军,仅留幼子徐瑛在家奉养年迈的徐阶(后世一些戏曲文艺作品称海瑞当场斩了徐瑛,仅系文学演义),惩处不算特别重,但也解了一方之急,吏民交口称颂。不过解决了这个大问题,海瑞在江南的任务也就算完成了,很快被朝廷改任督南京粮储。海瑞离任时,百姓们“号泣载道”家家户户绘像祭祀,宛如《西游记》中山神土地们头顶斋饭送孙悟空取经上路时一样的场景。

海瑞一生刚直,得罪了不少权臣。李春芳还算个善人,其后的首相高拱就是个厉害角色了。高拱很讨厌海瑞,将督南京粮储的职能并入南京户部,撤销这个职务。海瑞一怒之下,称病辞职回家。在家赋闲数年后,张居正接任首相,比高拱更狠,而且高拱还只是贪权,张居正就是全面贪腐了,他有点担心海瑞会碍事,令巡按御史去海瑞家找茬,想查他点问题出来。海瑞坦然面对,以粗茶淡饭款待御史。御史再看看海瑞家里简陋的装潢,知道他是个名不虚传的大清官,不可能查出什么问题来,唯有叹息而去。张居正听了愈发忌惮这个刚直的名臣,尽管很多人推荐海瑞复官,他都牢牢压住。直到张居正死后两年,吏部才向明神宗(朱翊钧,年号万历)上奏了海瑞的情况,复为左通政使,第二年又召为南京右佥都御史、南京吏部右侍郎。重获重用的海瑞非常感动,不过他己届古稀之年,无力再做更多贡献,唯有寻思在垂死之际“尸谏”一次,向明神宗进言,大意是说明神宗以待士有礼为名,优待官员,其实是君臣一体,压榨百姓。现在贪官遍地,应该恢复太祖剥皮囊草的酷刑,以洪武三十年(1397年)颁布的律法,贪赃80贯即判死刑。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何况是海瑞。其实他的政见非常质朴,就是以严刑峻法约束官僚队伍。从严治吏,这个道理很简单,也不是海瑞的发明,他只不过提倡恢复到太祖朝的常态而己。然而,慢性病早己蔓延到了大明帝国的全身肌体,又岂能一日尽复初生时的健康体态,无论是皇帝还是官吏们都认为海瑞是在说疯话,甚至有御史又因此弹劾海瑞。其实明神宗还是很欣赏海瑞这种忠直,屡次想继续重用,但宰相天官们都极力阻挠,最终各让一步,诏海瑞任南京右都御史。当时的风气己经非常败坏,都察院这个本应最具战斗力的衙门,现在却变成游乐嬉戏的场所,很多御史在院里赏戏曲作乐。其实明太祖曾有过明确规定,法司不是唱歌作乐地,但两百年过去,这条禁令早就无人遵从,唯独海瑞要较真,准备杖责这些“违规”的御史。这种为官之道把南京官员们吓得不轻,南京各大御史、给事中纷纷上章弹劾海瑞。尽管明神宗清楚这些官僚的小心思,一直勉励海瑞不要为之所动,但海瑞的内心是清楚的,大明的病体己经不是他能挽救,留下真的再无益处。于是海瑞屡次上疏请求退休,明神宗一直不批准。

万历十五年(1587年),73岁的海瑞死于南京右都御史任上。海瑞的妻妾、子女均早亡,朝廷派佥都御史王用汲主持丧事。王用汲见海瑞家都是些破旧的家具,有些甚至是连寒士都不堪用的,不由得当场泣下,募捐为其举办了丧事。海瑞的灵柩由南京顺长江出海,运往海南。百姓自发罢市,披麻戴孝夹在长江两岸为海瑞酹酒号哭,百里不绝。

海瑞曾表达过他的理想,就是皇帝能够励精图治,名列圣君的行列,好让他也能比肩一些古代名臣。其实他的这个诉求很正当,他实现的手段也很寻常,他难道不是一个相当正常的儒家士大夫吗?但奇怪的是,当时和后世都有不少人将海瑞妖魔化成了一个不合时宜的怪物,尽管个人道德无亏,但却与时代格格不入。其实,哪里又是海瑞不合时宜,分明就是“时宜”腐化堕落,只剩下他还在坚持原则罢了。海瑞提出要以太祖朝的法规来要求官僚,居然被视为怪诞行为。一个提出遵纪守法如此基本、如此正当要求,便遭到冷嘲热讽的时代,那就真的离全社会撕裂崩溃不远了。

对于海瑞本人,万幸的是,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海瑞依然在历史上与张汤、魏征、包拯比肩,同被冠以“青天”的美誉。而且张汤、魏征、包拯都处于各自王朝的上升期,乃锦上添花之意,海瑞却生在大明的末世,在阴冷晦暗的黑幕下,这座峭直的刚峰更显孤傲冷峻。海瑞这种忠贞刚直、舍身为国、敢于触犯权威的秉性,更成为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遗产,深刻融入到这个伟大民族的精神特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