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宁国公府这次赏菊宴,太子殿下花费了不少心思,搬了好些个贡菊来,听说不仅有紫菊,还有墨菊绿菊呢。”
“可见是对那位沈大姑娘上了心,这样的关头,自身都难保了,还要为心上人添颜面。”
“这朝中内外啊,想要趁机结交攀附东宫的,可就知道这风该往哪边倒了。”
“看来此次宁国公府的赏菊宴必然是空前绝后啊。”
意霞楼里,都是在谈论后日宁国公府的赏菊宴。
“也不尽然,这定安侯府的谢二小姐还没松口呢,我听我舅舅说,瑾王府好像回绝了请帖,瑾王妃不去,谢氏那些门庭难道敢登宁国公府的门楣?”
果然,这样的热闹必然少不了自己。
谢太后虽未发话,但那些门下不代表不会看眼色。
齐明淮让她去,并非给宁国公府解围那么简单,而是引导舆论风向。
太子送贡菊,已经表明立场,可到头来,宁国公府门庭寥落,岂不是在打太子的脸。
打太子的脸,就是给天子难堪。
那今天自己在寿康宫说的那一番话可不就真成违心的了,就成欺君的了。
难怪她前脚刚出皇宫,后脚齐明淮就大张旗鼓去宁国公府送贡菊。
原来在这儿等着她呢。
“太子见异思迁在先,公然送菊在后,他不顾以前的情分,谢二小姐又何必去给他充脸面。”
对面的齐诀忽然出声。
众人看着脸生,以为是哪家富贵公子。
不过听这话也有些道理。
风波还未停息,就这般兴师动众,这不是明显在跟谢氏较真?
一只手拍上了齐诀的肩膀。
是个喝的醉醺醺的富商公子,带着红蓝宝戒,手腕上还有碗粗一般的金镯子。
他踉跄着脚步,点了点众人,“你们啊,眼皮子浅薄,那谢氏掌控朝堂多少年了,早该有人治治他们了,像他们这样世家大族教养出来的女子,那各个都是野心勃勃的主。”
“就那些年太子操办的烟火盛宴,什么琉璃会,说不定就是那谢二小姐死缠烂打,央求来的,为的就是让太子变相的昭告天下,她谢二小姐会是后来的太子妃,若不是,你太子就是负心薄幸,看你到时候如何下台。”
食客中有人附和:“没错。”
没错你个头。
那些人想巴结齐明淮,什么新奇玩意儿都给他送。
他自己想看的,跟自己有什么关系。
陈氏还常叫她不要出风头,几番婉言拒绝,奈何太子我行我素,人家就想跑出来玩儿,没个合适的理由,皇帝也不会放他出来。
听有人应承,那公子说的更起劲了,“可人家太子呢,原就没有这样的心思,发现谢氏有这样的用意,不乐意了,宁愿娶一个没落多时的宁国公府里的姑娘,也绝不让他们如意。”
“那照这么说来,太子不畏强权,愿意提拔其他氏族门户,以后这寒门士族的出路可不就通达了,那这谢二小姐踢得倒是绝妙啊!”
砰地一声,谢晚青被震得一个胳膊都掉了。
齐诀已经站了起来,她连忙上前,“齐,王,不对,相公你冷静,都是饭后闲谈,无伤大雅,无伤大雅,咱们此番就是来吃蟹的,这些朝廷恩怨是非咱们也不懂,咱也不知情,就别瞎掺和了。”
有人嘀咕,“什么人啊,不是在说谢二小姐么,他气什么?”
好不容易安抚齐诀入座品蟹,谢晚青刚吃一口,对面人一拽:“你还吃的下去!”
她无奈:“何必呢,况且他们说的也不全是错的,我姑母的确想让我成为太子妃,继而成为未来的皇后,这样我谢氏才能将权势握在自己手里,久盛不衰。”
“但可笑的是,男子为求这样的权势地位,就是理所当然,雄心壮志,女子所求这些就是僭越逾矩,好像她们就应该稳居内宅后宫,相夫教子,不是我看得开,只是这世间的偏见本就如此。”
她兢兢业业治理前朝后宫数十载,不说有什么丰功伟绩,但也算海晏河清。
但到头来,她辛勤的成果最后为别人做了嫁衣。
谢氏一直精心培养维护的储君最后成了刺向他们的一把利刃。
她呢,给别人养丈夫去了。
齐诀说:“今日这蟹不好吃。”
谢晚青知道他心里不顺畅,“我吃的挺好的。”
这时,来了一个侍女装扮的人,
“奴婢是宁国公府的一等侍女,采薇,见过瑾王瑾王妃。”
随即,她拿出了那封请帖,“宁国公府赏菊宴,还请瑾王,瑾王妃赏脸。”
说到底,这宴若是不去,齐明淮怨怼上他们不说,谢氏以后这路也不太好走。
作对没意思,到头换来的可能是皇权的一再打压,帝王的制衡之术在豪门权贵上头只有吃亏的份。
谢晚青刚要伸手接下,结果被一只手抢了先,请帖在空中划出了一道流畅的弧度,直直往楼下坠去,然后跌落在了下面的水池里。
“瑾王瑾王妃息怒,若奴婢有说的不对的地方得罪了贵人,任凭责罚。”
随着身后噗通这一跪,所有人的视线都转了过来,“瑾,瑾王和瑾王妃?”
“他们怎么在这儿?”
“完了完了,刚刚咱们说的那一席话是不是被听到了啊。”
谢晚青坐的端正,看着齐诀:你瞧,小不忍则乱大谋,咱们这会儿叫人给架在这儿了吧。
齐诀置若罔闻,就着侍卫递过来的帕子擦了擦手,一扔:“走。”
她无奈,但事已至此,还是尽快离开这是非之地比较好。
“我今日在寿康宫说的那一席话你又不是没听见,若不去怎么跟陛下皇后交代?”
回府的马车上,谢晚青还在劝说齐诀一同陪她去宁国公府的赏菊宴。
“给他一个台阶,他倒是顺杆往上爬。”
他说的是齐明淮。
“总归他已经做出了行动,咱们只需顺势而为,反正走那么一遭也不会掉块肉。”
齐诀冷哼:“你倒大度。”
两人刚进府,就见一个公公在王府外等着,照旧送来了一封请帖。
这封是太子送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