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君臣商议

却说薛峰带兵赶到白莲教安徽香堂的聚集地时,陆啸峰带着语诗已经离开了,薛峰大怒,下令潜伏在百花会的内卫救出晋王妃!

语诗和喜珠回到元儿家里告了别,带上了自己的行李就走了。当然,她们没告诉元儿究竟要去哪里。

再说宫里,皇上让内阁拟了一个条陈,令户部在明年预算中加上修路的事。因为户部尚书被罢了职,如今尚书之责由侍郎程昭续担当。

这天,薛怀远去乾清宫面圣,同皇上商议了吏治革新的事,皇上说“容旭然管着吏部,担子很重,要再派个人过去协助”,问薛怀远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皇上,不知您还记得许徵吗?”薛怀远伸出手在火盆上烤着,外面天寒地冻的,乾清宫里暖和,可是他年纪大了,到了哪里都觉得冷。

“记得,那一年不就是因为和安国公的争执才把他贬到海南去的吗?”皇上卷起袖子,也坐在火盆边儿,“朕原本也没觉得冷,看爱卿冻成这样,朕也冷了!”他笑道。

“唉,臣老了,人老了就这样!”薛怀远笑眯眯地望着皇上,“不比皇上您还年轻啊!正是好年纪!”

皇上笑了,问道:“许徵怎么了?你想让许徵来?”

“嗯!”薛怀远道,刘全端来两杯热茶,薛怀远端起一杯,“他去海南干得还挺好,历练这几年,臣觉得是时候让他回来了。皇上以为如何?”

皇上的双手在火上来回,思考道:“容旭然的个『性』有些柔,许徵嘛,给他当副手正好!要是不放个狠一些的人去吏部啊,朕还真怕容旭然撑不住呢!”

薛怀远笑道:“皇上所虑极是,现在那么多人都争着拉拢他,容旭然的个『性』,不一定都能推得了。旁人不说,光是晋王爷就够他头疼的了!”

皇上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又放下,道:“爱卿啊,这些日子朕一直在想一个问题,”薛怀远望着他,他继续说道:“朕想设一个将军行署,管理天下兵马调度以及将帅任命这些事儿,不能再把军权分在现在那几个人手里了。若是再这样下去,将来出了变故就没法应对了。你看呢?”

薛怀远沉思道:“皇上担忧没错!将领的任命必须要抓在皇上的手上,臣以为这个行署的设置要及早进行。”

“嗯,朕也是这么想的,目前只有个大概的想法,具体该怎么办,还没想清楚呢!”皇上说道,“你看这样好不好?”

皇上继续说道:“就仿照内阁的设置,从军中选出几个人,分管征兵、军籍管理、粮饷调拨、辖区分划这些事,”薛怀远点头,就听皇上说道,“最重要的就是军官的任命问题,正四品以上的将领必须要有行署的官防文书。”

“正是!”薛怀远道,“臣以为呢,在人事任免方面,行署只有向皇上建议的权利,并无决定之权。”皇上点头赞同,薛怀远又说:“目前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军队驻防的辖区,要形成定期轮换的机制,以免形成以前藩镇割据的局面。至于各个总督嘛,因为总督的人事权在内阁,任命总督时,内阁须同行署共同发文,这样军政两面都有节制。”

“嗯!很好!”皇上捡起旁边放的火钳子,轻轻拨动着火盆中的木炭。

“行署的职责同内阁一样,主要是给皇上提供建议,分担皇上的压力,这一点必须要明确。”薛怀远道,“不过,行署官员的选拔,不一定非得从军中,毕竟有些事需要文臣来做。”

“嗯,爱卿所言极是!”皇上把火钳放在小凳上,“如此一来,便是文武两个内阁了,不过呢,如果君王没有足够的能力,就很难让这两个机构有效运转了!反而会出现政令不畅的局面!”

薛怀远微微笑道:“皇上的担心虽说有道理,但是这世上的事并不能都面面俱到!文内阁是我朝首创,并无先例可循,如今皇上再设武内阁,必定也是困难重重。不过呢,只要这样的制度立起来,后面的事再慢慢完善吧!”

皇上叹了口气,道:“朕这也是被『逼』出来的呀!多少年来,那么多拥兵自重的将领参与谋反、挟持朝廷,如果没有一个可行的机制制约,难保那些事在我朝不会重演!”他望着薛怀远,道:“还得找时间把这个再好好议一下,尽量能完备些就好!”薛怀远点头称是,皇上又说:“你看,把五弟放到行署去,如何?”他望着薛怀远。

薛怀远捋了捋白须,沉『吟』道:“王爷可以过去做一些联络『性』质的工作,但是,行署需要一个人统领全局,王爷经验不足。”他望着皇上道:“此外,为了以免行署出现一人专权的局面,应该选择不同来源的人进入核心层,所有的决议要由他们共同通过,不知皇上以为如何?”

皇上点点头,道:“嗯,你说的对,毕竟军队是个大问题,若是将领们只奔着行署最高长官那里去了,谁还会听朕的话?如此设它还有什么意义?至于五弟嘛,以后再说吧!”君臣二人继续谈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