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入阁()

腊月十六,内阁颁发诏令,晋王调离飞骑营,改任内阁辅政!

这简直是个爆炸『性』的消息,诏令一下,许多人都怔住了!这升的也太快了吧!内阁辅政,那可是很难才能达到的位置!虽说晋王是皇上的胞弟,但是本朝建国以来,为了限制皇族的争权,根本没有王爷入阁!当今皇上除了晋王这个亲弟弟,还有四弟豫王、七弟梁王,另外这两个王爷只在朝中兼了无权的官衔。

再说,内阁都是有哪些人组成的呢?本朝的内阁是一个位于六部之上的权力部门,自太宗皇帝也就是先帝的爷爷时期开始创建,本是皇帝为了瓦解相权而建的。初期的内阁只是作为皇帝的智囊集团存在,成员的品级都不高。到了世祖皇帝即崇德皇帝的爷爷时代,皇帝赋予了内阁成员更高的官衔和更大的权利,他们直接与皇帝商讨国事,发布法令和行政决策,他们的所有决议都要交由皇帝朱批,之后再写成诏书下达六部各司及全国各地。到了世祖后期,内阁成员增加,但是核心层只能有三个人,这三人将以往丞相的职责分担,皆为正一品,不过也将首座称为相爷。核心层之下是内阁的智囊团,共有五个人组成,是为内阁学士,这八个人要为核心层和皇帝总结和提供信息,并拟写诏令。此外便是内阁辅政,共有八人,这些人没有统一品阶,他们的职责是对内阁的决议组织复议,如果内阁决议有偏颇,他们可以提出反对;这些内阁辅政与内阁学士同列核心层之下,二者担任不同的角『色』,内阁辅政主要是监察的作用。但是,内阁辅政与御史台、大理寺这些部门不同,他们监督的对象不是各级官员,只是内阁的成员以及内阁的决议,要是他们否决了内阁的决议,可以直接向皇帝上奏请求复议。如此一来,不单分解了相权,还有效的防止了内阁权利扩张架空皇权,又保证了朝廷政策制定的公正和正确『性』。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有些政令就会在内阁转来转去,无法形成统一意见向下传达,降低行政效率。

那么,当初就没想到这一点吗?刚开始的确没有,后来慢慢发现了弊端。于是,一旦出现意见不同的局面,就要由皇帝来裁决,皇帝可以直接下圣旨来颁布法令!这样就加强了皇权!不过,皇帝想要绕过内阁直接下命令,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薛怀远自先帝时就担任内阁首座一直到现在,另两位则是杨士奇和崔默林,这三人组成的内阁核心层十多年没有改变。语诗的父亲任内阁学士,所以朝廷很多大事他都是在参与的。晋王如今的这个职位,是十分重要的。至于其他的内阁学士和内阁辅政,都是从满朝文武官员中甄选出来的。

晋王接到诏令之后,直接到宫里报到去了。

再来说说皇宫,本朝的皇宫位于京城正中,京城内的所有建筑都是围绕着皇宫而建。宫城呈长方形,共有九座城门,南面正中为丹凤门,北面正中为玄武门,东面为青霄门;西面为银汉门。除丹凤门有三个门道外,其余各门均为一个门道。晋王乘轿自丹凤门左面的门道进入,过了金水桥,就是皇极殿,皇极殿建在一座高台之上,重大庆典和朝会在这里举行。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极为高大宏伟。

绕过了皇极殿东面的边道,就到了明德殿,这是皇帝临朝听政之所,左右两边分别是弘文馆、史馆和御史台馆等官署。弘文馆是六部在宫里的办公地点,六部官员在这里和内阁商讨国事、聆听圣谕,之后再将敕令传达到京城里各部的衙门进行办理;史馆则是史官们记录事实、修纂史籍的地方;御史台就是御史办公处。还有其他一些重要部门,比如太医院也在这里设有办公地点。

明德殿北侧就是内阁的朝房——紫宸殿,紫宸殿虽然没有皇极殿和明德殿那样宏伟,却真正整个国家的权力中心。皇帝和内阁成员们在决策国家大事,并向全国下达命令。今后晋王就要在这里办公了!

不过,他先要到乾清宫去拜谢皇恩,之后才能正式在内阁办公。

于是,晋王穿过紫宸殿东面的角门,穿过乾清门,来到乾清宫。皇帝平常在这里批阅奏章廷报、接见官吏,日常生活起居也在这里。中间大殿正中放着宝座和御案,左右两侧各有门通往东西暖阁。

晋王来的时候,皇帝正在西暖阁看书。刘全将晋王引进去,晋王向皇上下跪行礼之后,皇帝叫他站起身,把书放在桌上。坐在一侧的椅子上,叫晋王坐在旁边,问道:“你是不是觉得给你这个职衔,拖得太久了?”言罢,端起水喝了一口。晋王赶快跪下,道:“臣弟不敢!臣弟唯有粉身碎骨,方能报效皇上的恩典!”

皇上扶起他,说道:“本来呢,当初决定你的亲事的时候,这件事也定下来了。可是后来你也知道,西北边疆战事、黄河大水灾民安置、大堤修复,这些事情就把内阁忙得晕头转向,你的事也就给忘了!朕也是记『性』不好,没人提醒就根本想不起来!”

皇上笑道:“咱们亲兄弟,有什么事你自己说就是了,朕和母后都想你好。兄弟间有什么不能说的,你说是不是?”

晋王也被皇上说的不好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