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思维造就“中国奇迹”

战略思维是实现一定战略目的的筹划过程,战略是对某一特定全局的长期筹划,是在一个战略过程的相应时间内的稳定、一以贯之的计划。虽然战略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但战略目的必须是十分明确的,必须坚定不移,否则,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出现战略目的摇摆,其实施结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战略思维的框架是由战略目的主导的,战略不可轻变。在战略实施过程中,战略目的的主导性就要求局部目的一定要为全局战略目的服务。战略思维的指导性就要求领导干部要考虑战略的目标和方向。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历来是党和国家层面最具有战略性的问题。早在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上,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一九八○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就是我们的战略目的。为了实现这一全局战略目的,我们党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情况,提出了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如党的十五大提出,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二○○○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

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些阶段性目标都服从和服务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部署。领导干部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像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我们要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党靠什么来振奋民心、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靠什么来激发全体人民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活力?靠什么来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与资本主义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靠的就是改革开放。面对未来,要破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这种战略思维要求有足够的战略定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充满信心。当前,在改革开放问题上,党内外、国内外都很关注,全党上下和社会各方面期待很高。改革开放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我们在改革开放上决不能有丝毫动摇,改革开放的旗帜必须继续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必须牢牢坚持。全党要坚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

党的十

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只有坚定了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高举改革开放旗帜,我们的战略思维才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发挥作用。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当前改革开放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我们在改革开放上决不能有丝毫动摇,改革开放的旗帜必须继续高高举起。

早在2013年1月28日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进行第三次集中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战略思维,增强战略定力,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不断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不断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和平发展带来的利益,不断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加强战略思维”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强化战略意识、培养战略思维方式,学会用全局的、历史的眼光看问题、作决策,统筹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增强战略定力”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