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 正月十五闹元宵

元宵佳节,我们这里一贯有两大风俗习惯:一是吃元宵,二是看花灯,猜灯谜。

这种风俗习惯,从古至今,大部分的地方都有的。

满大街,很多家店都在卖灯笼。

随着时代发展,烛灯比较少见了,现在卖的都是电子灯。

有那种十块钱一个的小花灯,哄小孩玩的。

我妈瞅见了以后,也买了一个给我。一按,自带音乐,炫彩的灯光。

到晚上打开,红彤彤的灯笼真好看。

元宵有手工包的,也有街上买的,我家就是街上买的,晚饭一大家围坐着吃热乎乎的元宵,十分热闹。

有些商贩用猜灯谜的形式来促销,猜中了灯谜有奖。

一大群人围着,我和我妈挤不进去,只能远远观看。

灯谜是用一张小纸条写着,挂在一个个红灯笼下面。随机选取,猜中即可兑奖,奖品是一个小花灯或者是一袋元宵,也有糖果。

有些灯谜十分有难度,猜中了之后有彩头,围观的人们也会鼓掌欢呼。

除了灯谜,一些其他的小玩意也在街上摆卖起来。

有在桥上摆摊卖小玩具的,还有卖金鱼的。

不过不是传统那样的多少钱一条那样的卖,而是一块钱买四个竹圈,金鱼用小鱼缸有距离且整齐地摆开,圈中了即可拿走。

有准度高的,一块钱圈了四条鱼走,也有准度低的,十块钱都没有圈到一个。

凌明在一旁看的手痒痒,找老妈讨了两块硬币,买了八个圈。

由于玩的人还挺多的,凌明排在第五个。

排在第一个的大叔,认真的投了三个,都没有中,他手里还有一个圈,旁边他的三岁大的小孩在妈妈手里抱着,小家伙一个劲儿地给他加油打气:“粑粑,加油。我要那个最大的鱼缸。”

大叔不觉更加紧张了,原本右手抓圈,竟然换到了左手,闭着眼睛一丢,“咣当”一声,竹圈落地,没有圈住哪个小家伙要的鱼缸,倒圈住了中间靠前一点的小鱼缸。

小家伙欢呼道:“粑粑,真棒。圈中了。鱼……我要鱼……”

孩子的妈妈一把抱住了小家伙,这才没有弄倒老板这一摊子赚钱的家当——满地摆着的整整齐齐的鱼缸。

老板取出了小鱼缸,递给小家伙。

小家伙开心地直拍手,接过鱼缸,拉着妈妈的手,叫着大叔说道:“粑粑,鱼……你看,小鱼……妈妈粑粑,回家。”

大叔屁颠屁颠地跟着娘俩,高高兴兴回家去了。

后面三四个人,一个都没有圈中。看了一眼满地的金鱼,便泄气的走了。

终于轮到我哥了。

看他搓手热身的样子,似乎是有些紧张,毕竟前面几个运气都不咋样。

我朝着他喊道:“哥,加油哇。在家后院那口井里正缺两条鱼呐。”

凌明朝我使了个眼神,说道:“成,看你哥的。”

他左手拿竹圈,右手丢竹圈。丢之前,认真瞄准了目标。

摆摊的老板带着一口外地口音,催促道:“哎,你丢不丢啊?后面还有很多人等着呐。”

凌明后面还排着七个人呐,随着围观的观众越来越多,参与其中人的也越来越起来。

凌明笑着说道:“哎,好的。马上丢。”

“哐当”,是竹筐框中玻璃瓶的声音。我和老妈转头一看,开心的直欢呼:“妈,你看你看。哥他投中了那个大玻璃鱼缸,真厉害。”

围观的观众也高兴的直鼓掌。

老妈也非常开心,冲凌明竖了个大拇指。

凌明也得意,指我说道:“怎么样,你哥还不赖吧。老板,麻烦您把那个鱼缸递给我妹妹吧。”

老板看上去有些不开心,只捡了竹筐,并没有把鱼缸给我,有些不耐烦地说道:“你急什么,待会等你投完了再一起拿,我又不会赖账。”

众人唏嘘。

我不乐意了,尤其他刚才对凌明的态度,伸手说道:“老板,早给晚给都是要给的。来,这么多人看着呐,给我吧。”

老妈客气的看着他,笑而不语。

他抬头看了一下围观的群众,眼神有些飘忽。虽然有些不服气,但也知道把鱼缸递给我,带着虚伪的笑意说道:“行行行,小姑娘,你小心拿着,别摔坏了。”

我接过鱼缸,特别开心,举着它对凌明说道:“老哥,就差鱼了。”

凌明冲我做了一个“OK”的手势,“咣当”一声,没圈中,“唏嘘”一片。

我着急地说道:“老哥,稳住啊。不要太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