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慎独和慎微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点是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做到自觉拒绝和抵制“四风”,领导干部就要做到慎独和慎微。

慎独

古人和今人都提倡“慎独”,我们党也反复要求领导干部努力做到慎独。

一般说来,当处在有人监督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人都能注意自己的行为,不做违背道德的事情,问题就出在无人注意时。如果一个人,在没有眼睛盯着的情况下也能谨慎不苟,不做违背道德之事,这就是慎独,恰如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所说,“每一个共产党员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坏事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慎独,简言之,就是谨慎独处。

为什么独处需要谨慎呢?因为独处没人注意,或者没人看见。人一旦不被注意,容易产生不道德的念头,容易放松自己,做出不道德的行为;人一旦处在别人看不见的情况下,容易产生侥幸心理,甚至容易孤注一掷。因此,此时特别需要谨慎。

什么是独呢?独通常是指一种特殊的空间环境,例如,一个人在树林里是独,在商场里也可能是独;在家是独,在办公室里也可能是独;八小时之外是独,上班时也可能是独。独,还是一个数字概念,即指一个人。在一种特殊的空间环境里,除了自己,没有别人。独,今天还应当包括一种特殊的权力地位。这种权力地位,可以使自己自主决定、自由裁量,而无需同别人商量,或无需让别人知道,或无需报告行为结果。党政一把手,往往可以获得这种权力地位。企业领导人,特别是企业一把手,具有更多的机会和可能处于这种权力地位,比如一定额度内的资金自主支配权,一定范围里的人员自主“组阁”权,一定时期内的项目自主管理权,等等。无论什么身份,人一旦处在特殊的权力地位时,容易随心所欲,容易自我膨胀,容易产生不正确的做法,例如,一言堂、专断独行、专横跋扈。因此,此时特别需要谨慎。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现在有些干部职务升了,权力大了,直接监督他的人少了,利用他、为他抬轿子的人多了,在这个时候能否做到慎独尤为重要。”

要慎独的道理还在于,所谓独处,其实,只是一种自我感觉。很多时候,独者不独。证明这个道理的一个著名事例,是《杨震暮夜却金》,此文记述:杨震屡次升迁,升到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往东莱郡上任时,路过昌邑县,原先他所推荐的秀才王密,做了昌邑县令,王密夜里怀中揣着十斤金子来赠送给杨震,说:“这么晚了,没有人知道这事。”杨震说:“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王密惭愧地出门走了。这个故事主要说明的道理是,独者不独。我国还有很多其他俗语都是说明这个道理,例如,“隔墙有耳”,“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因此,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现代监控技术,如窃听、监看、偷拍技术,把人的私密空间挤压得越来越小,使独处更加不独了。很多时候,尽管我们看似在独处,但我们一定要把自己设想成处在监控的眼皮下,从而做到慎独。

慎独,首先要作为一种自我道德修养方法来使用。要想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慎独吧!在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也能独善其身,道德修炼就到家了。

慎独,要作为一个道德原则来遵循。这个原则有两方面要求,一方面是防止和约束性的,要求我们不要让不道德的东西萌生和出现,一方面是遵从和坚守性的,要求我们信守道德规范,坚持道德本性。也就是说,慎独,具有自警和自励的双重要求。

慎独,还要作为一个道德目标去追求。这是道德修养所要达到的一种境界。获得这种境界,就能自觉做到独处时和众人前一个样,有要求和没要求时一个样,有监督和没监督时一个样,在任何时候都能严于律己,洁身自好!

无论作为道德修养方法,还是作为道德原则要求和道德目标境界,慎独都是一个领导干部立身、为政、用权的基础性道德功课。如果这门功课不合格,那就应了一句老话: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结果不堪设想;一切腐败官员都是从不能慎独开始的;前车之鉴,要牢牢记取。我们领导干部,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身处何种岗位,都要慎独。

慎微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听大人和大孩子们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期间听传达文件,我学到一句话叫“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它与“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可算是异曲同工,虽然要更加深刻。后来,书读多了,此类名言警句也越看越多。比如:“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成”、“毋以恶小而为之,毋以善小而不为”、“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等等。

所有这些说法,均意在提醒人们两个字:“慎微”。慎微是说,对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小节、小处,要谨慎,要慎重,要高度重视,要妥帖处置,否则,小事会酿成大麻烦,小节会变成大问题,小过会化为大错误,后果十分严重。这是古人总结无数人生经历而得出的至理,也是被今人一再验证了的天则。

慎微本身所固有的颠扑不破的真理性,使它很快被引申用于处理人际关系和日常事务的原则。它提醒人们:不拘小节,可能影响大局;不把问题处理在苗头,可能酿成大乱。例如,我们不止一次地听说,外商来洽谈旅游合作,因当地合作伙伴以野生动物招待而兴趣全无,外国同行来考察药品生产项目,由于当地陪同官员往地上吐了一口痰而打道回府;一位官员随口一句话引来媒体围攻……这些事实告诉我们,无论是待人接物还是做工作,都不要忽视不起眼的小事或细节。小事可以坏大事,细节可能毁全盘。

慎微还被人们扩展为,行善积

德、为民造福,不要小看小事。“道自微而生”,小事连民心。行善积德,要从小事做起,靠点滴积累。为民造福,要从百姓关切的民生小事做起,要从吃水、行路、上学、看病、食品安全等方面,一件一件抓起。所谓“毋以善小而不为”(诸葛亮),“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老子),“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荀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对慎微的这些引申和扩展,是合理的,也是有意义的,我们可以据此举一反三,既要抓大事,也要重小事,既要谋大局,也要虑细节。但我这里更想强调慎微作为道德修养的价值和意义。

领导干部是公众人物,是领导人物。不慎微,例如不拘小节、胡吃海喝等,影响自身形象,进而影响领导干部形象,甚至还会影响党和政府形象。同时,对社会公众不仅起不到表率作用,甚至还可能起负面导向作用。

领导干部是实权人物,手中掌握资源,握有大权。要想谋私,比较便利;不慎微,就有可能从谋小私、贪小利开始,变成谋大私、贪大利。实权人物更是糖衣炮弹狂轰滥炸的靶子;不慎微,很有可能被糖衣炮弹轻而易举地命中目标,成为牺牲品。

为什么不慎微就会酿成大祸呢?量变引起质变。不拘小节,偶尔为之,犹如过眼烟云,不会被人计较。重复次数多了,涉及方面多了,量变引起质变,就会让人小看,令人反感,自毁形象。小处不讲道德,贪图蝇头小利,也同样遵循“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一步步、一件件地积累着严重后果。

每遇朋友戒烟,我都提醒,无论戒了多久,哪怕已戒十年,一支也不要抽。抽了一支,就有可能死灰复燃。并不是这支烟有什么魔力,它不过是一支普通的香烟,不会有什么特殊的成分,让戒烟者一吸就失控。要害在于,对于戒烟者来说,此时他抽的不是一支香烟,而是破了一道防线;防线一有缺口,就会半设防、不设防地抽第二支、第三支……最终使十年戒烟艰辛付之东流,使十年戒烟成果功亏一篑。

不慎微就会酿成大问题,最深层的道理就在于此。对领导干部来说,多年严于律己,有口皆碑,要想永葆纯洁,就要时时慎微。腐败,有可能从收一个“红包”开始,因为,一收“红包”,就破了防线。一些领导干部最后沦落为贪官,就是从这个“第一次”开始的。慎微,就是要永远严防这可怕的“第一次”。

“慎微”,无疑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近些年,中央领导反复要求领导干部慎微。习近平同志在兰考缅怀焦裕禄,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切实改进干部作风座谈会上指出:要绷紧拒腐防变这根弦,坚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利,坚持慎独慎微,不该做的事情坚决不做,自觉拒腐蚀、永不沾,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我们一定要记住慎微,坚持慎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