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点票票支持***  下界各路妖王正与神将战的勇猛,却不料从云端处射来几道光芒,凡被此光照射之妖魔,皆不能动。Www,QuAnBen-XIaoShuo,CoM牛魔王当即大愕,急忙抽身闪出战地,往那林中躲避,其余各路妖王也不敢再与神将争执,急忙撤回洞府,凡是走的慢的,尽皆被乾坤镜笼罩。  金鳞子见此情景,纵使脚快,也担心吃亏。急忙将身一纵,钻入水潭躲避。只有那孙悟空捻了句口诀,驾着筋斗云,一去十万八千里,穿过了几道神光。  群魔躲避,各路神将却仍然不敢贸然闯入洞府擒拿,只能依旧在山前摆下大阵。  “真人之宝镜固然了得,却仍不能降伏妖魔,且看我之法宝。”众神观战,望见下界情形,旁边闪出黄角大仙,从袖里拿出个金罩,唤做‘金刚罩’,能罩千山。他随手一扔,金刚罩见风而长,落入下界,即刻便将花果山方圆一百里的群山全部罩住,妖魔被困山中洞府,皆不能出。  眼见黄角大仙已经将群魔围困,太乙真人收了乾坤镜。玉皇大帝则命各路神将前去擒拿妖魔。  金鳞子此时身处水潭,不在群山之中。眼见如此形势,他当然不能做缩头乌龟,当即将手里神戟一挥,跃出水面,往那金刚罩上打去。  不想,他刚准备出手,却见那半空中急掠过一个黑影,撞击在金刚罩之上,出点点火花,定睛看时,却原来是孙悟空返回,正持着金箍棒打那金刚罩呢。  金刚罩固然是个好宝贝,但却禁不住孙悟空用金箍棒这般猛打,黄角大仙看在心眼,急在心里。捻了句口诀,急忙将金刚罩收回。  “妖猴手里的兵器端地了得,我这罩也禁受不住。”要不是出于无奈,黄角大仙也不会在众仙面前失了体面,将宝物收回。  “命那雷部、火部诸将,从增援。”玉皇大帝在一旁看的心惊,情急之下,又派出几路神将。  雷部与火部诸将立于云端,一齐施法,雷劈妖魔,火烧花果山。一时间,下界群山全被乌云笼罩。雷电交加,又有那天火从天而降,把个东胜神洲地界搅的是天昏地暗,不得安宁。  借助雷部与火部之威,各路神将又将天网收缩,与各路妖魔战在了一处。再度混战,金鳞子算是倒霉,刚一交锋,即刻便被二十八星宿团团围困,纵使有神戟在手,也实难招架,混战了五十来个回合,因为出力过剩,金鳞子便感觉体内真气乱窜,从内部强烈地充斥着他的身体。  先天之妖气,不纯的佛家元气,吃食蟠桃滋生的仙气,加上九转金丹生成的丹气。这四种真气的属性各不相同,不仅不能相互融合,还因为被激而产生强烈地抵触。除了先天之妖气以外,金鳞子被剩下的三股真气搅的是苦不堪言,哪里还敢恋战,急忙使了个隐身之法,向天台山方向逃窜。  地界妖魔云集,连绵数座山峦,一去就是二千余里。天上乌云密布,将花果山直至天台山地界全数笼罩。那雷部诸将见金鳞子逃窜,降下天雷,火部神将则降下天火。等到金鳞子的妖风刚刚驾临天台山山头,云端处又闪出一队天兵,由雷部与火部各一名神将率领,将金鳞子再度围困。  天台山洞府中的几员妖将,眼见金鳞子在自家地头上被天兵围困,急忙召集大批妖兵,朝那山头上杀去。  金鳞子体内有数道真气流窜,光是压制住这几股真气就耗费了不少妖力,根本就没有多余的力量来迎战天将。情急之下,他从腰间拿出法宝黑葫芦,打开盖子,对准了那雷部神将,喊了声‘收’。话音刚落,一阵旋风自葫芦口刮起,真个就把那神将收入了葫芦内。  金鳞子大喜,他本以为此黑葫芦只能收鬼,所以迟迟没有拿出。情急之下拿出来应付,却不料在阴山炼鬼之后,这黑葫芦的力量大增,竟能收服天将。  有黑葫芦在手,其余天兵难免忌惮,都不敢再战,金鳞子就靠着它打败了围困天台山的天兵,还收了几十。  天庭上观战的各路神仙再度陷入惊慌。  “陛下,请让雷部与火部诸将停手。如此下去,恐怕降伏不了妖魔,倒叫生灵涂炭了。”镇元大仙急忙出来劝阻,玉帝也看在眼里,就顺了他的建议,撤了神将。复又问道:“各位卿家,此番如此是好?”  “地界妖魔不过是些乌合之众,只有那几个魔王法力高强。凭我等之力,降伏一二尚且可以,但若想一次性降伏却是难也。”  “天尊有何计谋?”听了元始天尊之言,玉帝微微点头,复又追问了一句。  “这几个魔王都非泛泛之辈,除了有莫*力之外,皆修成了金刚之躯,想要斩杀,实在困难。不过我有一法,却可一举将其全部困住,平息灾劫也。”  “天尊,请直言。”玉帝欣喜。  “趁着各路道友云集于此,何不摆下一个‘五雷大阵’,以五雷法缚住各路妖魔的元神,封住他们的法力。”  听到元始天尊提及‘五雷大阵’,在场的各路神仙无不吃惊,进而议论纷纷。  原来这‘五雷大阵’乃道家之无上绝技,若要摆设,必须集通天之法力。其名虽为五雷,但结成此阵利用的却是五行之术。金木水火土,分列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列阵之时,需要有精通五行之术的能人坐镇五方,还要施以强*力以维持阵法不乱。  “五雷一出,惊天地泣鬼神,可是谁人能摆设此阵?”太上老君明显是识得此阵的,所以深知此阵之玄妙。  “若是凭一人之力,此阵当然不能摆成,但是若要集众神之力,未必不能。”  “怎生摆法?”玉帝见元始天尊很自信的样子,急急追问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