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地下室刚刚建成的时候,三少爷书祁被国民政府中行征去当兵了。当时正值外忧内患的最动荡时期,国民政府要求每家每户都须派一个壮丁去参军。收到政府发下来的‘条文’后,全家人为了这件事左右为难,无论叫谁去,对长辈来说都是割肉一般,更何况还要去枪林炮雨的战场上打仗。

吴家本可以花钱把这个名额卖给那些需要钱的穷苦人家,但内忧外患的动荡时局,也让二老爷对一些地方官吏很是不满,尤其是一些官员打着政府的幌子,到处为非作歹。正当二老爷准备拿钱消灾的时候,书祁却自告奋勇去顶了这个名额。

书祁去当兵的时候二十六岁未满,生得气宇不凡、昂藏七尺,对家里的生意一直没有什么兴致,他总觉得他的理想和抱负不应该在家里的铺子里,他应该走出家门出去闯一番,且自己的身体也比哥哥和弟弟们硬朗,自己去当兵再合适不过了。

书祁走了,老太太和二太太,还有妻子明兰心里再不舍也没有办法。两年多来,书祁每转到一个地方,都会按时给家里写信报平安。两个月前书祁写信回来说,他已经从连长升到副营长了,军衔升至上尉。

除了报平安,书祁在信上总是说,希望家里作好准备,随时提防日本鬼子突袭扫荡;也会向父亲和兄长汇报前线的情况。老太太、明兰、二太太天天都伸长着脖子,盼着他平安回家来,而每每听到不好的战事消息,往往都夜不能寐。

刘祖奶奶心底里对儿孙们都是一样的,但有些时候她还是会有那么一些些的偏喜,比如书祁、我的太祖姑母吴绢、书华的儿子吴辛,都是她最喜爱的孩子。老太太觉得吴绢最像年轻时的自己,看到她就像看到了自己年轻时一样。这也不为怪,我的太祖姑母自小就聪慧、懂事、孝顺,虽有时也会闯祸、会淘气,但闯了祸从不推诿,一力自己承担。

吴绢确实有着刘祖奶奶年轻时出水芙蓉般的样貌,就像四月天里的杜鹃花一样明艳,百合花一样高贵而淡雅的气韵,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镶嵌在微圆的瓜子脸上,一闪一闪地,像是会说话一

般。

过了八岁生日后,吴绢开始去学堂念书,小小年纪又聪慧又好学,深得学堂里教书先生的喜爱。书法一流的父亲书贵,这时候就开始教她写各种字体的毛笔字,虎父无犬子,到了中学时,吴绢不仅写得一手好文章,而且书法就有了赶超父亲的势头。

吴辛旧历九月过了十六岁,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一个阳光帅气、英姿勃勃的翩翩少年。自从去县城上中学后,个子‘噌噌’地往上长,已经赶超他的父亲许多了。

吴绢出生在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美不胜收的四月,再过三个月就满十九岁了。二老爷和书贵少爷当初共同为她取了这个学名,意为如同‘白绢’一样洁净而有韧性!老太太则更期望她像四月天里的杜鹃花一样明艳、美丽!

半年前,吴绢考上了洵城的女子师范,提着行李,跟着祖父一起去了洵城。几年以前,二老爷就想把一家人都接到城去住,再慢慢把生意往外做,但刘祖奶奶说什么也不肯走,说吴家的根在大院里,她不能把吴家的根丢了。二老爷反复思量,觉得母亲的话有道理,丢什么也不能丢了自己的根,无论如何吴家大院这个根要留住。

在考大学之前,吴绢也受到了家里的阻挠。世道混乱、生活不易,刘祖奶奶希望她读完中学后,就安心呆在家里跟着她母亲和奶奶学学细工,然后找一门门当户对的亲事成家。

吴绢没有听从家里的安排,她不想大好青春时光白白地在针和线堆里荒废了,更不想年纪轻轻就嫁作人妻、生儿育女。她的兴致在于文学和书法里,还有对莎士比亚和中国古文学的执着里。

大少爷书贵的毛笔书法在县城里是赫赫有名的,许多商铺老板以及政府官员都找他写过门联和牌匾,还有人把他的墨迹挂在了自己的家里。从不到二十岁时开始,家里过年贴的门联都是他写的,这一点都毫不保留地遗传给了他的闺女吴绢。

考大学之前的一段时间里,经吴绢软磨硬泡一番之后,二老爷对刘祖奶奶说:“母亲,我看呆在家里就未必绝对安全,读书能让人增长知识,闯荡社

会能丰富人生阅历,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要不就让绢儿去吧,再说我和书华都在城里,那边做饭有梅大姐,生活上没什么问题,您觉得呢?”

多亏了祖父的支持,让太祖母最终松了口,吴绢才顺利地考上了洵城女子师范,开学之前,老太太让汪叔跟着一起去了洵城帮梅大姐的忙,大院里的事就交给了大老爷和四少爷书贞。转眼,吴绢第一个学期的学习就要结束了,大家正在紧张地复习,准备迎接考试。

刘祖奶奶心里还挂着另外一件事,就是吴绢的亲事还未落定,女孩家十八岁本早该订亲了。所以她拿定了主意,这次吴绢回来过年,一定要把她的亲事订下来。

县城的铺子里年关时忙得不可开交,大家都会赶在小年之前,把家里需要的年货、添置的新衣都采办好。米、油铺、绸缎铺、裁缝里排满了人。书贵少爷一边忙着,还不忘叮嘱管事的和伙计们手脚利索点,买卖尽量要仔细周到。

书贵见大街上缩在角落里的乞丐,他叫来管事的,说:“把前些日子大院里拿过来的那些旧衣服,都给外面的那些流人吧,再多给他们一些米粮,让他们过年的时候吃一顿饱饭吧。”

管事的对书贵说:“大少爷,以前没跟日本鬼子开战的时候,就有很多从安徽那边逃荒来的人,现在一开战,逃荒的、逃难的就更多了,您也管不过来呀。”

“能管一个是一个吧,这世道活着都不容易,你们的粮食和衣服都送回家了吗?”

“都送回去了,我让伙计们错开时间,把东西都送回家去了。”管事的说。

在洵城的二老爷,这几天要跟书华和掌柜的在年前把账目都清一清,清好了账以后,他先回大院,然后再去昌东县。书华会在洵城多留些天,为县城的铺子上再补些货回去。

镇上杂货铺里也很忙,自从半年前汪叔跟着二老爷去了洵城,大老爷就把铺子交给了书仁和伙计,书仁带着伙计已经能够独挡一面了,杂货铺里的事情也管理得井井有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