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行程受阻(1/3)

“儿臣知道出事的官员所在的地方连起来恰好是敕顿部落的图腾,而一个部落的图腾是不会随意出现在其他地方的,就连他们自己都十分敬畏这个图腾。”

宣乐帝的眼睛迸发出危险的光芒,“还有呢?”

凌楚曜将宣乐帝的表情看在眼里,接着说道:“他们的图腾代表了两种含义,一种是祈祷,另外一种是血祭。”

敕顿部落的人自然不会不远万里跑到大燕行祈祷之事,那就还剩下一种可能,那就是血祭!

宣乐帝听到凌楚曜的话有一瞬间变得很难看,但是很快又变得平稳,“朕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一直细心留意宣乐帝的表情变幻的凌楚曜将之收在眼里,知道这件事宣乐帝心里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般平静,恐怕这一切,都与姜羽所说的当年的真相有关。

凌楚曜这段时间借着查案之便,查出了二十年前敕顿部落确实有很多姓独孤的,可是天下独孤并不只此一家,想要证实姜羽的话,他肯定还要想办法去看了一看皇家的宗谱,或者从敕顿部落入手。

只是皇家宗谱向来保存得很好,不是想看就能看到的。

时间在凌楚曜查案中不知不觉过去,等他回过神来的时候已经进入夏末,再过一段时间就是定王一家的祭日。

诸葛琳琅对定王一家心有歉疚,想要亲自去他们坟前祭奠一番。

凌楚曜知道龙之珩是因为救诸葛琳琅而死,他的死也已经成为她心上的一道疤,非时间不能治愈。

所以知道了诸葛琳琅的打算之后凌楚曜决定陪诸葛琳琅走这一趟,恰好这其中时间比较充裕,他们可以从野泽经过宋州昌原再经祁州去原大金的虞城,再往西去祭拜。

诸葛琳琅想了想,觉得这样的安排挺好,便没有反对。

于是夫妻俩以游玩的名义向宣乐帝和静妃辞行,在静妃不满以及凌文曜和岳南松羡慕的目光中往西而去。

虽然已经是夏末,但是天气却没有因此变得凉爽反而更

加炎热。好在他们沿途都是多数时候都是在河上,对于天热倒是没那么深的感受。

等到一个月后,凌楚曜和诸葛琳琅快到祁州,天气变得阴沉,很快就开始下雨了。

不过这里已经离他们的目的地很近了。从祁州过去是泾原,过了泾原便是虞城。

他们到了祁州之后忽然开始下起了暴雨,这样的天气不宜赶路,凌楚曜他们便在这里找了间客栈住了下来,想等雨停了再走。

谁知大雨一下竟下了大半个月。

半个月以来诸葛琳琅只能跟凌楚曜在客栈的房间里对弈,关键是她跟凌楚曜十次里面只能赢两三次,十分没意思。

诸葛琳琅再一次被凌楚曜杀得溃不成军后一推棋盘,不再跟他下棋,转头看着窗外的无根水,脸上的表情十分凝重。

“生气了?”凌楚曜收好棋子站在诸葛琳琅身边,仔细观察她的表情。

诸葛琳琅摇摇头,“没有,我只是在想,我们这一路都是顺流而下,下了这么久的雨,那些靠近大河河道的城池会不会有事。”

大河是一条巨大的河流,名字就叫大河,养育了大燕土地上这千千万万的百姓。而大河一直在大燕国土上蜿蜒而去,直到在祁州转了弯,流向了别处。

为了保护祁州百姓,宣乐帝特意下旨在祁州城外筑了一道堤坝,拦截江水。

凌楚曜说:“的确。不过父皇前年才让人重新加固了永和堤坝,应该没事。”

这一日晚间凌楚曜跟诸葛琳琅早早歇下,第二日凌晨被外面的喧哗声惊醒,紧接着有人高声喊着“洪水来了,快跑啊!”

夫妻俩对视一眼,赶紧起身出门查看。外面大街上已经积了很深的水,并且水位还不断的在外上涨。

凌楚曜喊道:“冬麟,拿本王的手令去城守府调兵,让杜成安排百姓离开!”

安排好了一切之后凌楚曜往城外去。那堤坝修在城外不远的地方,如果不是很严重的,可以让当地驻守的燕军修好。

诸葛琳琅看出凌楚曜的打算,急

忙拉住凌楚曜的手:“我跟你一起去!”

外面的风很大,将诸葛琳琅尚未来得及扎好的头发吹散,比平日里多了几分柔和,凌楚曜深深的看了她一眼,握紧了诸葛琳琅的手,“你自然跟我一道。”

凌楚曜跟诸葛琳琅这一去就去了大半日,直到第二日的午后方才回到祁州城。这期间因为洪水太过凶猛,差点让他们俩都没有回得来。

而永和堤坝被冲毁得太严重,靠当地的官兵根本没办法修好,只能让朝廷派人过来。

“夏临,你拿着本王的信以最快的速度回京,务必请父皇快做决断!”

诸葛琳琅见凌楚曜处事果敢,但是等夏临离开后脸上依然止不住的担忧。但是在这样的灾害面前,他们毫无办法。

“接下来就等父皇的消息了,不过这段时间我们可能要辛苦一点了。”凌楚曜有些抱歉的说,“不知道要在这里耽误多久,膺城那边……”

诸葛琳琅说:“没关系。活着的人怎么都比死人重要,他们不会怪罪的。”

三日后,夏临一身狼狈的回到京城面见宣乐帝。

宣乐帝看完凌楚曜的信后知道了祁州堤坝被洪水冲毁一事,次日上朝,宣乐帝的脸色非常不好看。

“众位爱卿,永和堤坝是前年才派了人去加固的,怎么会如此轻易就被冲毁?”

底下的臣子们面面相觑,当初去加固永和堤坝的时候可是很多人争着要去的,最后这差事落到了信国公的头上,现在出了问题,当然应该去找当时的负责人。

信国公在所有人的目光站出来,顶着宣乐帝让人头皮发麻的眼神说道:“回皇上,兴许是大雨升高了大河的水位,冲力加强才让永和堤坝坍塌的。”

宣乐帝说:“堤坝坍塌的原因朕自然会让人去查,现在最要紧的是去安抚受灾的百姓,你们觉得派谁去比较合适?”

户部侍郎袁枢说:“皇上,微臣以为,信国公既然曾经奉命修筑堤坝,想必对大河下游的情况十分熟悉,不如依然让信国公去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