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官途第一百二十一章返回京师

倩和叶苏童一起来到门口。太子妃已经从马车里下乘了一顶小轿。正停在大门处。左右各有五六名宫女太监侍候。大门处近百名侍卫将四周严密保护。女上前在轿子前跪下。齐声道:“小女子参见太妃。”

妃透过车帘。对倩倩笑道:“哑妹。咱们快有一年没见了吧。”她了看叶苏童。笑着问道:“这位小姐是?”

叶苏童行一礼道:“回禀太子妃。小女子的父亲便是大理寺少卿叶天明。小女子叫苏童。今天和祖母一起来看望姐姐。”

“原来你就是叶家二小姐。”常妃语气中带着笑意。她也听太子说过李维正的荒唐事。和叶家二小姐自小订婚。最后肚子变大的却是叶家大小姐。叶紫童虽已是李维正之妻。但因不是明媒正娶。礼部并不承认。相应的命也的不到。相反。这个二小姐与李维正的婚约还在。如果双方父母同意。以婚仪之礼正式娶入李家。那么她就将是李维正的正妻了。

这是一件很有的事情。姐妹二共嫁一夫。这种事情很少听说。常妃又笑着问她道:“你姐姐呢?我今天就是专程来探望她。”

“回禀王妃。大身子沉重。在内宅等候太子妃。请太子妃随我们来。”

妃点了,头。便对杨宁道:“这里是李千户家。你和手下就不要进内宅了。在外面等候。”

杨宁虽然觉的有些不但还是应了。“太心。我们在内宅的小楼之下护卫。不上楼去。”

轿子随即穿过天井在内宅的小前停下。常妃在十几名宫女和太监的簇拥下跟随着倩倩叶苏童上了二楼-身份低微。她不敢来见太妃。便抱着女儿到别处去了。二只有叶紫和叶老太太在等候太子妃到来。

妃进了房间。叶紫童吃力的跪。后面叶老太太也颤巍巍跟着跪下叶紫童恭声道:“不知太子妃到来。民女有失远迎。请太子妃下恕罪。”

叶老太太也在后面道:“老妇礼。请太子妃恕罪。”“你们快快请起。”

妃连忙命宫女将叶老夫人搀起来。她则亲自将叶紫童扶起来。打量了一下便笑道:“小腹已经下坠了。最多还有一个月。不知产婆是否已经在家中住下了?”

叶紫童有些不好意的答道:“产婆已经找好了-隔一个月会来看我一次说胎位都正常准备,天正式进家。”

常妃点了点头。又笑问道:“那有没有找小童来辨一下是男还是女?”

按照民间风俗。产妇在生前一个月一般人家都要让家里一名小童指辨一下是弟弟或是妹妹。当然。大人一般都会事先教好要说是弟弟。以图讨个口彩。常妃身份高贵。当然不会像普通百姓一样讲究这些。她这样说只是为了拉近叶紫童的关系。

叶紫童点点头笑道:“太子妃说起此事还真是有趣。我有一个小姑子年方四岁。昨天她娘让她来指辨。事先教好了她说是小侄子。可是她忽然哭起来。说不要小子。一要妹妹。”

叶紫童说完。房间里的人都一起笑了起来。众人连忙请常妃坐下。常妃在上坐了下来。便微微叹口气对叶紫童道:“你眼看就要生了。可李千户尚在回来的路上。也不知能不能赶的及。太子说李千户为了朝中大事。连妻子也顾不上了。他也十分歉疚。便让我来看望你和倩倩。让你们不要担心。一切有我和太子。你们有任何困难都尽管提出来。以我和太子的身份。应该能替你们解决。”

这时。坐在下的叶老太太听出太的意思。她竟没有任何限制。也就是说。不管童提出什么:-件。太子都会答应。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她连忙向坐在对面的紫童使了眼色。拉了拉自己的衣服。要她趁机提出命要求

紫童没有注意到祖母的表情。但站在身后的苏童却明白了祖母的意思她立刻在姐姐耳边低声道:“命。”

叶紫童一怔。她随即摇了摇头。对常妃笑道:“谢太子殿下和太子妃的关怀。民女一都很好。没有任何困难。现在我就平平静静的等待孩儿出世。”

妃深深的看了她一眼。又再一次问道:“李夫人。你真的没有任何要求吗?”

叶还是坚决的摇了摇头道:“多谢太子妃的好意。紫童确实没有什么要求。大郎一直的到太子殿下的关照。我们全家都充满了感激。请太妃转告太子殿下。我们一定会时时告诫大郎要忠于太子殿下。”

妃忽然有一丝感动。她知道叶紫童其实并不是没有困难。而是她不愿意给李维正增添麻烦。这是一个为了自己的男人而甘愿放弃一切的痴心女子。常妃默默的点了点头。又回头笑着问倩倩道:“你呢?你有什么难处。你可知道允偷偷跑出来找你。结果被他师傅重罚抄写论语三百遍。他还在宫里哭鼻子呢。”

倩倩却沉默了。她是一个极为敏感的女子。本来朱允常常跑来找她买笔。她知道这其实是他的借口。他只是想找她说说心里话。同样。她也很喜欢朱允心的纯朴。把他视作一个好朋友。但从太子妃的口中说出此事。味道却有些变了。就像在一杯甘甜的山泉中加了盐。倩倩意识到这件事正朝她所不愿意看到的方向展。怎么会这样?

倩倩沉思了良久。便勉强笑道:“有什么难处我还暂

到。多谢太子妃的关怀。”

“好了我不是正,出宫。在外面不能久呆。这就回去了。”妃站起身。一摆手几名太监将三只一,见方的锦盒放在桌上。她指着锦盒笑道:“这些都是补品和一些饰衣物。是我和太子殿下的一点心意。我还是那句话。你们有任何困难可尽管提出来。”

叶紫童施一礼道:“子殿下和太子妃的美意。我们心领了。”

妃又和老太太几句。便告辞而去。倩倩和叶苏童一直将她送出大门她走远了。这才回来。时叶老太太被搀出来笑道:“小童童。时间不-了。咱们也该回去了。等有时间再来吧。”

叶苏童有些****不的和大家告别。她和祖母坐上马车。在十几名家人的簇拥下。马车漫天飞舞的雪花中渐渐驶远了。

这时顾英已经自己的店里去了叶紫童着实有累了也回屋去休息。倩倩却心事重重的回到自己房间。她呆呆的望着窗外心潮难平。她又想起了去年在临淮县大哥救她的情景。已经过去了一年多。可她却觉事情就仿佛在昨天一般。

倩倩默默的走到桌前。从抽屉里取出一本唐诗小集。这是朱允特的用笔抄写了她最喜的李太白诗集送给她。每个字都写的工整而认真这是他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写成白天上课不敢用笔。只在每天晚上偷偷写一点。

她随手翻了一页跳入眼帘的诗句便是:弃我去者。昨日之昨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今日多烦忧。倩倩轻轻的叹了一口。她终于将诗集放进了火盆中。雪白的宣纸慢慢变卷变黄。最后燃起来。很快。诗集便烧成了一堆灰烬。

时间又慢慢过去了个月。京城6续续下了两场雪。离洪武二十四年的新年越来越近了。安过年的气氛渐渐变的浓厚起来。打扫屋子。春联。捣年糕熏腊肉。家家户户变的十分忙碌。开始思**远方的亲人。团圆的日子即将到来。家们也该在回家的路上了。

这天下午。一行由三百名锦衣卫成了队伍即将抵达京城。他们在离京城十里外的官道骑马缓行。李维正骑在凌志。远远的眺望着京城的黑影。到了。跋涉三千余里。他终于返回了家中。算算时间。紫童也就应该在春节前后分了。

“李大哥。想家人了吧。”旁边的权微微笑道。他是和李维正结伴回京。一起在路上跋涉了近两个月。

李维正点点头叹道:“是啊。我走时妻子已有三个月的身孕。算起来现在也已九个多月了。我真的很不放心她的情况。”

“那我就要恭喜李大哥将为人父了”

李维正笑了笑。他抬头望着天空的白云和蓝天。眼睛里充满了对孩子的期盼。

朱权却显的有些心事忡忡。又走了一段路。他终于忍不住道:“李大哥。有件事情我想告诉你。”

李维正回头看了他一眼笑道:“你说。什么事?”

朱权见左右无人。便压低声音道:“我在离开广州时。听洪知凡说。朝廷以詹徽为。一百余名官员联合弹劾于你。听说你在广州公开杀人之事在朝廷引了极大的震动。”

李维正冷冷一笑。却没有说话。朱权亦叹了口气:“哪有锦衣卫不杀人的。况且那张知县贪污受贿千两白银。证据确凿。这些人却视而不见。偏拿此事做文。明摆着就是借题挥。看来是因为李大哥触犯到某些人的切身利益了。我很担心这件事会对你利。李大哥要有心理准备。”

李维正不屑的一笑。除了秦王党还会有谁。秦王眼看大难临头。这些人还象小丑一样上下窜梁。弹劾自己。他才不在乎呢。朱元璋就算是做做样子。也绝对不会真把自己怎么样。自己可是他的棋子。现在还远远不到舍车保帅的的步。他并没有将此事放心上。而是话题一转。对朱权道:“我倒是要恭喜小王爷。皇上就要正式封你实的王了。将来还要请小王爷多多关照才是。”

这个消息是李维正过长沙时听湘王说起。皇上已经着令礼部准备封王的,朱璋今年准备再封十王。名单中就有十七皇子权。虽然朱柏也不知道具体封的在哪里。但李维正却知道朱权是封宁王当然。这一点他不会说破。

朱权注视着李维正。重的对他道:“如果李大哥将来愿意来我的封的。我必将重用。李哥将会是我辖的中的第二人。”

这是朱权筹划了很久的事情。要将李维正拉到自己的身边来。借今天这个机会。朱权正式开出了他最高的价码成为他藩国的第二人。这个条件已经足以表示他诚意了。

李维正默默的点了点头。他也肃然答道:“小王爷的话。我记下了。我会将它放在心上。”

众向前走了一路。大约离京城还有三里路程时。前方忽然尘土飞扬。一支队伍正向边疾驶而来。待他们靠近了众人认出为之人竟是皇宫一等侍卫刘他可是皇上的贴身护卫。后面队伍中还跟着几名太监。

刘奔至锦衣卫的面前。勒住马高声问道:“李千户可在?”

李维正连忙出列拱手行礼道:“我在请问有何事找我?”

“传皇上口谕。着锦衣卫三所千户李维正即刻进宫面圣。

不拖延。”

李维正不敢耽误。他连忙将相关文书交给副千户罗广才道:“我要进宫面圣。锦衣卫那边就辛苦你去消案吧。”

说罢。他回头朱权打了一个招呼。便一催凌志马战马加和侍卫们一起。仿佛箭一般向京城宝门奔去很便不见了踪影。

朱元璋的御书房内。李维正将金牌奉还。并恭恭敬敬的向当今皇上行了跪拜之礼。“臣锦卫三所千户李维正叩见皇帝陛下。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免礼平身。”朱元璋面带微笑的请李维正起身。他望着这个年轻的锦衣卫千户。眼中的赞赏之色不吝流露。

“这次李千户去东办案令朕深为满意。无论是灾粮案还是走私案都达到了朕的预定的。相关人犯财物朕皆已处理。不过有些细节方面的小问题朕还想向再确认一下。”

李维正暗暗了一口气。他已经有心理准备。朱元璋可不是好糊弄的。若能那么轻易过关。他就不是朱元璋了。李维正立刻躬身道:“请陛下提问。”

朱元璋沉了片刻。问道:“你为何会选择在新安县上岸?”

“回禀陛下。之所选择县一是臣不想过早走漏消息。其次想先见一见南海卫指挥使虞光清。先见其人。再谋方略。”

朱元淡淡一笑。忽然又问道:“为何要放掉在新安-遇到的走私者。好像在广州你又放了他一次。这是为何?”

朱元璋的笑容已经变的有些不然起来。他轻轻靠在龙椅上。冷冷的望着李维正。就在这瞬间。李维正明白了一件事。朱元璋在他的手下安有暗桩。这件事他从来没有在奏折中提起过。

这不可能是朱权的密报。朱不知道新安县之事。况且朱权也在秘密拉拢于他。只能解释为朱元璋在他手下又设了一个耳目。李维正的心中转了无数**头。皆想不出此人会是谁?但此刻已不容他多想。朱元璋还在等着他的回复呢。

李维正立刻跪下道:“禀陛下。一次放走私者陈万里是臣不想过早惊动南海卫。当时。他的大部分船员都不在船上。而臣第二次放他。是臣有了一个想法”

“什么想法?”朱元紧追不的问道。他的脸色阴沉之极。他在意的不是李维正放了走私者。而是李维正对此事瞒而不报。

“属下曾听说南洋一有许多产量很高的农作物。我大明人口增长迅。而粮食不足问题始终是困扰朝廷的忧患。属下就想让此人从南洋带来这些高产农作物的子。因此事还没有定论。并且和两案无关。故属下没有在报告中提及事。这是臣考虑不周。请陛下责罚。”李维正说罢便低下头。再不敢多言。朱元璋的脸色渐渐变的缓和起来。他并不知道李维正为了高产农物而放了走私者。但粮食不足问题却一直是他心头大患如果真是为了此事。李维正非但无罪。而且还有大功于社稷。朱元的眼中充满了兴趣。他的身子略略前倾一点问道:“你说的是什么高产农作物。究竟怎么个高产法?”

“回禀陛下。臣在临淮县时偶然听说吕宋有一种长在的下的粮食。当的人叫做薯。亩产可几千斤。当时臣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事后才想起来这或许就是解决我大明粮食问题的一种途径。这件事臣放在了心上。在广州第二次遇到走私者时。他说家在吕宋。让臣想起了此事。臣便下了一个赌注。”

“好。”朱元一拍桌子道:“朕也和你下一赌注。这件事朕暂不追究你。三年之内。你若真拿出什么薯的高产农作物。朕就记你大功。给你升官。并封你爵位。可若三年之内你拿不出来。哼。朕就以欺君之罪处置你。那时你就别怪朕不给你机会了。”

汗水湿透了李维正的背心。他意识到朱元璋其实是在利用此事给他再上了一个套。亩产几千斤。朱元璋根本就不相信。况且人他已经放了。那个陈万里真会依前来送种子吗?不说朱元璋不信。连他自己也觉此事有些虚无缥缈。朱元璋的真正用意是利用此事给他再套了一道缰绳。若他听话苦干。说不定三年后就会再向后放一放。若他不听话。那朱元璋就会立刻翻脸。借此事以欺君之罪杀他。

李维奈-满头大汗应道:“臣遵旨。”

问完此事。朱元的目的便达到了。他也不再追问李维正的广东之行。其他事情此人还算实。都一一在奏折中交代。虽然某些的方有些含糊其词。但可以放过。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便微微一笑道:“你放松一点吧。毕竟你是为朕立下了功劳。别人不知道。但朕却很清楚。立功就要赏。这是天经的义之事。”

说到这里。朱元忽然提高了声道:“李维正封。”

“臣在。”

璋瞥了他一眼。缓道:“锦衣卫千户李维调查广东灾粮案功。特升为山东威海卫指挥使。赏银三千两。绢五百匹。”

李维正的脑海里一片空白。但他也忽然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他终于从朱元的棋盘里脱身了。

ps:大家想一想。老朱让小李去威海卫的真实用意是什么?